拜佛與醫學目錄
    拜佛與醫學

    道證法師編述

    在‘毛毛蟲變蝴蝶’錄音帶及書(‘癌細胞變快樂佛細胞’一集)中介紹過拜佛好處利益之後,陸續有很多人問起拜佛的方法,建議出版專集介紹,並提出各人學習拜佛中,種種身心的問題。原先,我們只擬用一小冊,以圖片簡介‘方法’,但後來因問題太多,不得已須說明其中細節原理,使大家能明理,切實起行,自行調心調身,消除生活中身、心的痛苦、煩惱。

    為使讀者對拜佛要領,內涵能一目了然,附上圖解照片是必須的,但因無現成相片可用,故敬邀諸位發心習學之居士,各自在家拍攝‘分解動作’照片,寄給末學整理。由各人學習照片及心得中,發現了不少共同的問題,于是,篇幅越加越多,變成了“厚厚的”小冊子。•••

    本書內容,歡迎助印流通,請勿擅改、增減內容。

    為尊重書中人物肖像權,本書中之照片,請勿移作他用

    前言

    拜佛是‘第一善’的緊密實踐

    拜佛經驗談

    禮佛方法及觀想

    各‘分解動作’之佛法涵義及醫學原理∼

    〔一〕為什麼要合掌?

    〔二〕為什麼不宜咬牙切齒?

    〔三〕為什麼站立宜‘前八後二’?

    〔四〕為什麼站立時要以足跟支力?

    〔五〕為什麼站立時(1)要收下巴(2)後頸貼衣領?

    〔六〕為什麼拜佛須俯首(柔軟垂首)?

    〔七〕為什麼拜佛須躬身、觀足跟中心(觀心)?

    〔八〕為什麼要合掌垂手(松肩)?

    〔九〕為什麼拜佛,手按地,下跪前,邊曲膝—邊鞠躬—宜保持小腿垂直?

    〔十〕為什麼要手先按地,而後跪下?

    〔十一〕為什麼要屈膝跪地?

    〔十二〕為什麼跪下之瞬間,要充分活動‘趾關節’?

    〔十三〕為什麼膝一跪地,手就即刻放松?

    〔十四〕為什麼要跪坐于‘二足跟之內側’?

    〔十五〕為什麼要俯首、伸手、迎接佛?

    〔十六〕為什麼伏地時(1)肘宜撐開?(2)掌、指宜平貼整齊?

    〔十七〕為什麼禮佛要頭面(印堂、眉心)貼地?

    〔十八〕為什麼要翻掌接佛?

    〔十九〕為什麼接佛後,又翻掌平貼地?

    〔二十〕為什麼恢復跪姿時,雙手宜收到膝旁?(勿離膝太遠)

    〔二十一〕為什麼起身之前,須先跪‘翻腳掌’?

    〔二十二〕為什麼由‘恢復跪姿’—‘起身’,皆宜以‘頭部’作引領?

    〔二十三〕為什麼要趁吸氣時,起身?

    〔二十四〕拜佛的深呼吸對身心的利益

    差異對照表

    疑問與探討

    後記及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