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誦法實施 誦法實施5
    (五)

    嗟!

    我今法性中有起現時恐懼怖畏境相當永斷

    一切顯現認取為證智中有境相即此當了知

    阻大義利千釣一發時自識變相‘寂’‘怒’又何懼

    法性中有起現時,就是指死位中有之後,從第五天開始到第十八天這段時間,共計十四天。這時,亡者慢慢清醒過來,識神從身體里出來,見到強烈的‘光’‘聲’‘輝’和佛菩薩寂、怒部的雙身像,便產生恐懼和怖畏。所以我們應該明白‘一切顯現認取為證智’。就是說,一切現相都來源于我們的自內證智(見本書120頁),都是我們的佛性所顯現的,都是自識的變化。所以,在這時,我們要永斷‘恐懼怖畏境相’。如果我們不驚不怖,在法性中有時期光明顯現時,與光明合上去就可證成報身佛。如果我們恐懼怖畏,甚至嚇得逃避佛光,那就阻礙我們證成報身佛。所以這個時候就是‘阻大義利千釣一發時’。‘千釣一發’就是非常關鍵的時刻,‘大義利’就是指成報身佛。

    (六)

    嗟!

    我今輪回中有起現時意念純一至心當保持

    善妙緣會盡力求延續永斷胎門回頭須憶念

    努力淨相唯一需要時嫉妒永斷修上師雙身

    輪回中有就是指法性中有之後至投胎前的這段時間。這段時期,亡者的心念變化非常快,業力所幻現的境界紛紛現前。所以這時應注意保持‘意念純一至心’。‘至心’就是一心一意,‘意念純一’就是要注意自己的心念不隨幻相變化而變。‘善妙緣’就是以前造的善因,比如生前修法、做好事等等,就是造善因。這些善因就會盡力幫助我們保持‘意念純一’(‘求延續’就是保持)。‘回頭須憶念’就是說我們要回憶生前善知識的教導和自己所修的法,要下決心‘永斷胎門’(‘永斷胎門’就是不再投胎)。在輪回中有時期要努力做到心里空淨(‘淨相’就是空淨),不要被幻相所迷惑,當我們看見男女交會的境界時,要斷除嫉妒心,把他們觀想成佛父佛母或上師雙尊,這樣就不會起淫欲心而投胎了。這就是‘嫉妒永斷修上師雙身’。

    死時無有決定極迅速徒負此生所作無義事

    大利喪失意志不堅定今茲既已空手而返回

    所需定解即勝本尊法當下若不修勝本尊法

    或大成就親口所宣說上師教授亦不安心住

    自欺自身實所不應為凡此六綱了知極為要

    人活的時候沒有好好修法,時間轉瞬即逝。死亡很快來臨,這就是‘死時無有決定極迅速’。‘無有決定’就是沒有選擇。這時才會發現自己活的時候一直在追求短暫、虛妄的假相,白白荒費了寶貴的一生。這就是‘徒負此生所作無義事’。‘徒負’就是荒費,‘無義事’就是沒有意義的事情。為什麼會這樣呢?都是因為我們沒有智慧。我們人就是舍棄永恆而追求短暫,舍棄真實而追求虛妄,舍棄大利而追求小利,這就是‘大利喪失’;被身外的色、香、聲、味、觸、法牽著轉來轉去,這就是‘意志不堅定’;一生不停的求東求西,最後卻不得不落得空手而歸,這就是‘空手而返回’。所以死亡是人生最痛苦的事情。雖然現在已經如此(即‘今茲既已空手而返回’,‘今茲’就是現在。),但我們還有可以解脫的唯一辦法,就是這本《中有教授听聞解脫密法》,這就是‘所需定解即勝本尊法’。‘定解’就是一定能夠解脫,‘勝本尊法’就是指本法(‘勝’是指殊勝之意)。如果現在不修此法(即‘當下若不修勝本尊法’,‘當下’就是現在),或者對大成就者親口所說的法和上師所傳授的法不能安心的修持(‘不安心住’就是不能安心的實修),這樣做就是自欺欺人(即‘自欺自身’),實在是不應該(即‘實所不應為’)。以上所說的‘中有六綱’極為重要,大家一定要記清楚。

    中有救怖願偈(此文在施法前念誦)

    (一)

    我今報盡遷謝時生前眷屬無能助

    獨自徜徉中有道願‘寂’‘怒’尊大悲力

    消除無明之幽暗

    ‘報’是指業報身,就是指身體。‘遷’是指走,‘謝’是指凋謝,‘遷謝’在這里就是指死亡。‘徜徉’是指閑游、游徜。這一段偈文的意思是說︰如今我的肉身實體已經壞了(即死了),生前的親朋眷屬都無能為助。我只有獨自在中有險峽道中漂來漂去。願‘寂靜’部、‘憤怒’部的佛菩薩以大悲力攝受我,把我從幽暗的中有道中解脫出來,消除‘無明’,直證明光。

    (二)

    別離愛伴獨漂流自識幻相將起現

    諸佛悲力垂救拔不起怖畏中有難

    人生八苦之一就是‘愛別離苦’。當亡者到了中陰境界,離開了他所愛戀的親朋好友,孤苦伶仃,到處漂泊。這時亡者的識神幻現出各種各樣的恐怖境界,令他非常痛苦。願諸佛菩薩悲憫、救度亡者,使他面對各種中有境界能不驚不怖,能把他從中有的苦難之中超拔出來。‘垂’就是降臨的意思。‘垂救拔’就是降臨來救度超拔亡者。

    (三)

    五智光明此時現不怖不畏認本面

    ‘寂’‘怒’尊容已近前確認中有當勿怖

    五智光明就是我們前面講的法界體性智、成所作智,妙觀察智,平等性智和大圓鏡智。在法性中有時期,這五種智慧光明將伴隨著佛菩薩的‘寂’‘怒’相現前。這時,我們要清醒,要明白這是法性中有時期的境界現前,不能害怕。要敢于認取,敢于承當,這些光明正是自己的本性光明,正是自己的本來面目。這樣,當下即可證成報身佛。如果不敢承當,認為這是佛菩薩放的光來接引你,也可以升到佛的淨土得真實受用。

    (四)

    若為業力所制時願大悲尊除苦厄

    法性本聲雷震時願轉六字大明聲

    如果我們生前不好好修習佛法,沒有定力,中有時期就會被業力幻現的各種境界所困擾,不得解脫。這就是‘為業力所制’。在這時,願大慈大悲的佛菩薩能幫助亡者,把他們從痛苦的災難中解脫出來(‘厄’就是災難)。在這些境界中會出現雷震聲,與我們在世時所听到的雷聲不同。此聲非常宏大,猶如千雷齊震。所以很多人到那時就會嚇得到處亂跑。要知道這些聲音都是由我們本性(法身)所發出的,所以本偈稱之為‘法性本聲雷震時’。因此,我們現在就應該好好用功修法,增強定力。到中有時期我們就可以把千雷之聲轉化為‘六字大明咒’的聲音,這樣就可以得到解脫了。這就是‘願轉六字大明聲’之意。

    (五)

    若無救助業逐時願本尊天除其苦

    業力追逐失怙時願證淨光三摩地

    中有時期,只有業力幻現的各種恐怖境界追逐我們,親朋好友無能為助。這正是‘無救助業逐時’。再加上我們生前不好好用功修法,沒有定力,到時就會驚慌失措,感到孤苦伶仃,無依無靠,非常痛苦。這就是‘業力追逐失怙時’。‘怙’就是依靠,‘失怙’就是沒有依靠。所以,這時願‘本尊天’(即本尊,)能幫助亡者,把他們從苦難中解脫出來,進而證得‘淨光三摩地’。‘淨光’就是本性之光明,‘三摩地’就是正定。

    (六)

    輪回中有化生時授記願不為魔轉

    任所思力若至時願不為惡業迷怖

    ‘輪回中有化生時’就是指輪回中有起現時。這個時候,業力幻現的各種境界非常多。尤其是自己生前所造的惡業,幻現出各種恐怖境界,把我們往壞的地方趕。所以我們希望佛菩薩能給我們‘授記’,使我們不為這些魔境所轉。‘授記’本意是預先證言。佛菩薩為我們授記,具有極大的加持力,使我們決定能得到解脫。‘任所思力’就是業力導至亡者的心念任意變化,心念變化又導致幻現出更多更恐怖的境界。當這些業力出現的時候,願佛菩薩加持我們,使我們不被幻境迷惑,不被惡境嚇住。

    (七)

    猛獸怒吼聲發時願轉六字妙法音

    黑風雨雪追逐時願證智光之天眼

    這里就講到我們看到的各種境界。當我們听到豺狼虎豹等猛獸怒吼的聲音時,願佛菩薩加持我們,能把這些聲音轉化為‘六字大明咒’的聲音。當我們被黑風雨雪追逐時,願佛菩薩加持我們,使我們證得智慧之天眼,照破各種恐怖境界。‘天眼’可以不受欲界、色界的業力約束,可以照破黑暗,所以稱為‘智光之天眼’。

    (八)

    若見同類中有時願勿嫉妒生上趣

    極大煩惱饑渴時願除饑渴寒熱苦

    在中有時期,由于業力所感,當生天道的,天道境界即將現前,亡者就會見到天道中的同類(其它道也是如此),這就是見到‘同類中有’。所以在中有時期,亡者會見到將要去的地方的景象,並對這些景象產生好感,甚至對這些地方的人的生活方式(如吃、穿、住、行等)產生羨慕或嫉妒的心理。這就是快要投胎的征兆。所以這時候願佛菩薩加持亡者,勿生嫉妒之心,不入六道輪回。在中有時期,由于業力之故,亡者有時饑餓口渴,有時寒冷,有時熾熱,于是生出極大的煩惱。這個時候願佛菩薩加持亡者,能除去亡者饑渴寒熱之苦。

    (九)

    若見當來父母會即觀大悲雙身尊

    生得自在為利他願得相好光明身

    當中陰身看到男女同房的情形時,淫欲心動,加入進去就投胎了。所見的男女就成為將來的父母。這就是‘若見當來父母會’。所以在這個時候,我們千萬不能動心。要把他們觀想成佛父佛母雙身,並向他們頂禮,這就是‘即觀大悲雙身尊’。‘大悲’就是指大慈大悲的佛菩薩。我們果真能如此,不為境界所轉,就可以‘生得自在’。‘為利他’就是為大眾造福,使更多的眾生能離苦得樂,得大自在,這樣我們就可以證得光明報身。因為光明報身是很美好的,所以叫‘相好光明身’。如果我們不能救度眾生,為大眾造福,就不能證得光明報身。

    (十)

    若我已得妙生身願所見聞速了解

    一切惡業不隨逐勵力增長諸福德

    如果我們已經投胎,生到一個能听到佛法,並能修持佛法的地方,這就是‘妙生身’。這時願佛菩薩能加持我們,使我們對所見所聞(即一切色相)的本體能夠迅速證見。這個本體就是我們能知能覺的本性,即佛性、法身。‘了解’在這里就是證見。‘一切惡業不隨逐’就是說︰如果我們能證見本性,並能做到時時見性,這樣就能從所造的惡業中解脫出來。所以說‘一切業障本來空’。‘逐’是追逐、跟逐,‘不能逐’就是不受它的困擾、束縛。‘勵力’就是精進、努力。‘勵力增長諸福德’就是說,我們在哪里投胎就要在哪里努力為大眾造福,這樣自己的福德才能不斷的增長。

    (十一)

    願隨所生彼彼處世世面見本尊天

    生已能言知大義宿命不忘得總持

    ‘彼彼’即‘比比’,就是到處、各處之意。這一段就是說;願佛菩薩加持我們,使我們無論出生在哪里(即‘願隨所生彼彼處’),每一世都能見到佛菩薩或本尊(即‘世世面見本尊天’),都能知能講(即‘能言知’)佛法(即‘大義’,因佛法是人生唯一正確的指南,因而是‘大義’),都能不忘過去世所發的大願(‘宿命’就是過去世),都能得到佛法的精髓。我們只有得到佛法的精髓,才能圓通佛所講的一切法,這就叫總一切法、持一切義,即‘總持’。

    (十二)

    種種上中下功德聞思一見即能知

    隨所生處皆吉祥一切有情俱安樂

    ‘上中下功德’就是大大小小的功德。對于本經的種種殊勝功德,我們只要听一听、想一想就會明白了,這就是‘聞思一見即能知’。只要我們真正明白理解了本經的經義,並能按本經的教導去做,將來不論生在何處(即‘隨所生處’)都會獲得吉祥與安樂。‘一切有情’就是指一切眾生。

    (十三)

    如佛‘寂’‘怒’尊形相眷屬壽量及剎界

    如彼最勝美名稱如是我等決能成

    ‘壽量’即指無量壽佛,‘眷屬’即指佛菩薩的眷屬,‘剎界’即指佛的國土。所以‘如佛“寂”“怒”尊形相,眷屬壽量及剎界’均代表我們尊貴無比的佛菩薩。我們為佛菩薩冠以這些最殊勝、最美好的名稱,以示我們的尊敬。‘如是我等決能成’就是說,因為我們有與諸佛一樣的無漏智性,只要我們發心修法,努力用功,就一定能夠圓證佛果。

    (十四)

    鄔金大師蓮華生撰此中有救怖願

    乃至輪回未空寂此深妙法永長存

    蓮華生大師出生的陀曩俱舍海,在以前屬于鄔金國土(即當時的北印度),故稱蓮華生為鄔金大師。在中有時期(即從死亡之日起至輪回中有這段時間),由于我們心里不空淨(即‘未空寂’),因而幻現出各種恐怖境界,纏住我們,使我們在六道輪回之中頭出頭沒,無有了期。蓮華生大師撰寫的上述‘中有救怖願’,可使我們在中有時期,得到諸佛菩薩的加持;能把我們從中有時期的恐怖境界中解脫出來。‘救怖願’就是願諸佛菩薩把我們從中有時期的恐怖境界中解救出來。所以本密法非常珍貴。這部深妙的《中有教授听聞解脫密法》,將永遠在世間廣為流傳。

    以上講述的《啟請諸佛菩薩加被偈》、《救脫中有怖畏險峽偈》、《中有六綱》、《中有救怖願》這四段偈文,要在設供壇場之後,行法者根據時間長短念誦三至七遍。以後每天行法之前就不需要再念了。而《諦實力偈》則需在每天行法前念誦。

    下面,我們開始講述度亡時的具體行法。為了使讀者易于理解,我們將原經文的次序略作調整,但經文內容未有刪改和遺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