俱生智慧就是指我們本性光明是生來就有的,無始以來就有的。但俱生無明也隨之而來。俱生智慧常常為俱生無明所遮蓋。有人問︰‘我現在用功修行成就了,將來會不會再有無明呢?’他不知道無明是俱生無明,就是無始以來隨著佛性就有的。就像牛的兩支角一樣。小牛生出來就有兩支角,不是一個一個生出來的。是這個俱生無明遮蓋了我們的智慧,叫我們著相受報。假如我們把無明打破除盡了,就不會再迷誤,就不會再造業受報了。就像出礦之金,金子沒提煉之前是和砂石混在一起,經過提煉變成純金,它就不會再和砂石夾在一塊了。所以打破無明我們就不會再迷了。
    勇士持明導引在前空行會眾護持于後
    勇士是比佛菩薩低一等的忿怒身。但都是保護佛法的善眾。比如夜叉很怕人,但他護法也很好。現在人做香功︰‘香、香、香……’香從何來呀?他是天龍八部之中的一眾,乾闥婆,焚香眾。天龍八部都是保護我們的,就很好。他們導引在前,空行會眾護持于後。
    祈脫中有怖畏險峽送我往登正覺佛土
    意思同(二)後四句。
    (十一)
    願諸空大勿為我敵願我親見藍光佛土
    願諸水大勿為我敵願我親見白光佛土
    願諸地大勿為我敵願我親見黃光佛土
    願諸火大勿為我敵願我親見紅光佛土
    願諸風大勿為我敵願我親見綠光佛土
    佛性有地、水、火、風、空、根、識這七大種性。現在這段偈文講的是五種︰地、水、火、風、空。根、識就不講了(根就是我們的五根,識就是我們的分別心)。地、水、火、風、空這五大種性是最重要的。所有的山河大地、草木叢林都是由地、水、火、風、空形成的。人們只是不知道,不相信山河大地怎麼也是我呢?這個身體才是我,山河大地跟我不相干。他不知道山河大地也是地、水、火、風、空形成的。地、水、火、風、空就是佛性當中的五大種性,所謂種性者就好比種子,能夠長出東西來。比如︰稻種種下去,稻子就能長出來,結出很多大米。同樣地、水、火、風、空的種性能生出很多很多東西。地球、日月、星辰都是由它生出來的。你們看地球就很明顯︰地殼就是地大;海洋河流地下水就是水大;地下有火會產生火山爆發就是火大;地球自轉公轉,屬風大;地球里面是空的(不空它怎麼轉呢?!)屬空大。所以任何事物都是一樣,都是我們自己。就是因為無明,取了小部分的地、水、火、風為自己,認這個色身為我。其實這個色身是父精母血結合成的一個膿胞,在子宮里面長了個人體,人們就認這個身體為我。這都是因為妄想執著的緣故!佛性是布滿虛空,周遍法界,無所不在。我們只要妄念不動,身心世界都化空,就什麼都沒有。那時我們就明白了,這個地球原來就是我自己!所以說︰‘會萬物歸己者,其為聖人乎?!’聖人他明白這個道理,一切萬物都是他自己。就像龐居士的妻子所說︰‘易易易,百草頭上西來意’。百草不光是指草,而是形容一切事物。就是一切事事物物哪個不是我?!都是我自己。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才行。
    經中說︰‘願諸空大,勿為我敵’。我們看見空洞不要害怕。有人告訴我︰‘打坐的時候,忽然出現一個大空洞。我就要跌下去了。嚇死了!’那就是空大現前,不要害怕。現在打坐用功還害怕,到了中陰境界就更害怕了。
    ‘願我親見,藍光佛土’。我們知道天楮的時候,天空就變藍了。萬里無雲,蔚藍色的晴空就是藍光。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我們的本性本身就具有七彩光明,空大是屬于藍光佛土。
    ‘願諸水大,勿為我敵,願我親見,白光佛土’。水大是屬于白光,也是我們本性所具有的,所以我們看見發大水也不要害怕。
    ‘願諸地大,勿為我敵,願我親見,黃光佛土’。地大為什麼是黃光呢?因為佛的國土是黃金鋪地,所以稱黃光佛土。這些都是我們本性光明所具有的。因此當我們看到大地荒無人煙,沒有邊際時也不要害怕。
    ‘願諸火大,勿為我敵,願我親見,紅光佛土’。大火是紅光,我們看見大火也不要害怕,都是我們自性所顯現的。
    ‘願諸風大,勿為我敵,願我親見,綠光佛土’。風大就是綠光現前,看見大風起了也不要害怕,這也是我們自性所顯現的。
    願諸虹光勿為我敵願我親見一切佛土
    地、水、火、風、空過了之後就有虹光發現。虹光就是以上各色佛光合為一體而放射的大光明,就如同太陽的七彩光合在一起放射一樣。願此虹光,不要以我為敵,願我親見一切佛土。
    惟願諸‘輝’知為自輝願中有相自己證知
    願中有境三身親證
    在中陰時期還有爆炸聲、雷轟聲,大炮仗的聲音。要知道這些聲音都是自性顯發出來的,不是外來的。所以不要害怕!我們的自性就具有這個本能,就具有這些聲音。我們看見的紅光、藍光、白光、綠光、黃光等一切光明,也都是我們自己放的光,也不是外來的。輝是放射的光彩。閃閃爍爍射出來的光就叫‘輝’。中有時期的一切境想都是我們自己的本性所顯現的,不是別的東西。願中有的一切境相和法、報、化三身,我們都能親自證到。
    中有六綱(此文在施法前念誦)
    (一)
    嗟!
    我今生處中有起現時生世無暇懈怠當永斷
    聞思修三不亂證實義心境朗然當親證三身
    于此一度獲得暇滿身勿于迷離道中而拋棄
    ‘綱’是指事物最主要的部分。‘中有六綱’就是告訴我們在生處中有、夢境中有、靜慮中有、死位中有、法性中有及輪回中有這六處中有(在本書98頁已作詳細說明)顯現時,我們主要應該注意哪些方面,應該如何去做。此‘中有六綱’要在施法前念誦三到七遍。
    ‘嗟’是文言嘆詞,並無實義。生處中有是指我們住胎的這段時間,一般需要九個半月。‘無暇’就是指沒有時間。因為我們活的時候,執著外境,追逐聲、色、貨、利,忙碌一生,借口‘沒有時間’修習佛法。由于懈怠之故,前一世未能解脫,現在又重新投胎,落于生處中有,生死輪回又從頭開始。因此,在生處中有起現時(即在我們住胎的時候),我們應該發心︰要永斷‘無暇懈怠’,應好好修習佛法,不再追逐外境。‘聞思修三不亂’就是說我們首先應該听一听佛的教理,然後再經過大腦思惟,以前我們的所做所為是否有錯?想過之後就應該切切實實按照佛的教導去做。所以,在修行的過程中,‘聞’、‘思’、‘修’這三個條件,缺一不可。我們果真能如此,就能夠親證佛性,這就是‘證實義’。正如《金剛經》所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唯有佛性是真實、永恆的,所以稱之為‘實義’。當我們親證佛性之時,大智慧雲涌,心境豁然開朗,這就是‘心境朗然’。我們再進一步用功修行,就能夠證得法、報、化三身,這就是‘親證三身’。這段偈文的最後兩句‘于此一度獲得暇滿身,勿于迷離道中而拋棄’就是說︰如果我們能真正發心修習佛法,在我們這一生(‘于此一度’就指投胎出生後這一生)就能夠圓滿自在(‘暇’在此是閑暇、自在之意),不再糊里糊涂的在六道輪回中被拋來拋去,自己就能作主了。‘迷離’是指糊里糊涂的不清楚。我們人就是這樣渾渾噩噩、糊里糊涂的在六道中頭出頭沒,所以‘迷離道’在這里就是指六道輪回。
    (二)
    嗟!
    我今夢境中有起現時愚痴尸睡放逸當永斷
    一心不亂定住實相中保任夢境修幻化明光
    勿如傍生之狀而長眠愛惜睡眠現量合修持
    夢境中有就是指我們睡著了做夢的時候。這個時候人就糊涂了(即‘愚痴’),忘記了用功(即‘放逸’),身體像死尸一樣(即‘尸睡’)。這樣我們怎麼能了生死呢?!所以我們要永斷‘愚痴尸睡放逸’,要‘一心不亂定住實相中’。‘一心不亂’就是‘定’。‘住實相中’就是一直了了分明而不糊涂,不為境界所轉。這樣,夢中的幻相就轉化為大光明,這就是‘保任夢境修幻化明光’。‘保任’是指修行的兩個階段。我們用功修行,打開本來親證佛性後,就要時時觀照保護,不為境界所轉,這就是‘保’;等到保護圓熟了,就任運自如,不用保了,這就是‘任’。只要我們經過不斷的精進用功,就能做到既使是睡著了,也仍然是了了分明,不為夢境所惑。‘勿如旁生之狀而長眠’中的‘傍生’就是指畜牲。有很多動物,像熊、蛇等,冬眠時一睡就是幾個月。我們人要有智慧,不能像動物一樣愚痴,昏睡。我們知道︰財、色、名、食、睡是五蓋,是遮蔽我們本性光明的壞東西,所以要勤除五蓋。但除‘睡蓋’並不是不睡覺,只是我們大多數人睡著就糊涂了,在夢中生出種種分別,被夢境所轉,這就是比量境。我們現在修行就是要做到,既使睡著時,仍然是了了分明,不為夢境所轉,即現量境。所以說我們睡覺也是在做功夫。這就是‘愛惜睡眠現量合修持’。
    (三)
    嗟!
    我今靜慮中有起現時散亂昏沉種種當永斷
    不亂無執定住離邊中‘生’‘圓’二次願能得宣示
    所作已斷一心修行時不為煩惱迷惑所隨轉。
    靜慮中有就是在我們打坐入定時,識神所見的一切境界。這還是由于我們六根不清淨,昏沉散亂的緣故。所以我們要永斷‘散亂昏沉’。這樣就是‘不亂’,就是‘定’。定就是指對境不生心,不為境界所轉,而不是坐在那里很長時間不動。所以說大定無出入。如果我們執著追求入定,反而不能得定了。因此我們要‘無執定住’。‘邊中’就是說,我們凡夫不是執著「有’,就是執著「無’,總是向兩邊倒。有兩邊就有‘中’,所以叫‘邊中’。如果我們在日常動用當中能心空無住,赤裸裸、淨灑灑,一絲不掛,這樣就是‘離邊中’。‘“生”“圓”二次願能得宣示’中的‘生’是指生起次第,‘圓’是指圓滿次第。生起次第和圓滿次第是密法中修持的二個步驟。在修法前我們都會發願,希望修法能夠有所成就。如果我們果真能‘不亂’、‘無執定住’、‘離邊中’,那麼修法前所發的願就能得到證實(‘宣示’就是指實現);就能夠時時刻刻了了分明,不為境界所轉(即‘一心修行時’);就能夠做到作而不作(即‘所作已斷’),這也就是佛所證得的真空妙有的境界。這樣就不會再有煩惱迷惑,就能瀟灑自在,任運自如了(即‘不為煩惱迷惑所轉’)。
    (四)
    嗟!
    我今死位中有起現時一切貪求戀著當永斷
    不亂契入顯明教授義游心自證無生太虛景
    即將舍離質礙血肉軀無常死亡臨頭當了知
    死位中有就是指我們死後三天半或四天之內。在這段時期,我們仍然貪戀著自己的身體、妻財子祿、名譽地位等。一旦知道自己死了,心里就會很亂。所以這個時候,我們應當永斷‘貪求戀著’之情。只有這樣,在死位中有時期,才能不慌亂(即‘不亂’),才能接受(即‘契入’,契是契合之意)別人為我們行此中有解脫密法。本密法教導我們︰在死位中有這段時期,有兩次光明顯現,光明就是我們自己,這就是‘顯明教授義’(‘顯明’就是指光明顯現的時候,‘教授義’就是教導、指示)。在這個時候,只要我們一醒悟即可證成法身佛,這就是‘游心自證無生太虛景’。‘無生’即不生不滅的法性身。‘太虛’就是指雖然有但實質是虛(即空),‘太虛景’就是指真空妙有的境界,也就是證得法身時的境界。‘游心’就是指散亂的心,即妄心。證成法身佛就是舍妄歸真。這段偈文的最後兩句就是說︰在我們的識神即將離開身體(即‘質礙血肉軀’)的時候,我們應該明白(‘了知’就是了解、知道)諸法無常,有生必有死,死亡是必然的道理。這樣,就要求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磨煉自己,斷除自己的‘貪求戀著’之情,到死位中有時期,一切放下,與光明合上去就能證成法身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