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鳳儀嘉言錄
作者︰佚名
第二十節 三性
三性      
第二十節 三性 三性
    三性

    ○人有三性,一天性、二稟性、三習性。天賦的性是天性,天性是純善無惡的,孟子說的性善,正是指的天性。人賦的性叫稟性,稟性是純惡無善的,荀子主張的性惡,正是指的稟性。後天的性叫習性,習性是可善可惡的,‘近朱則赤,近黑則黑。’告子說的性‘可東可西’正是指的習性。天性不清不能明,要想清天性,先去私欲;稟性不化不能正,要想化稟性,先去我見;習性不去不能立,要想去習性,先去不良嗜好。人若能以天性用事,自然‘和其光,同其塵’啦!

    ○人的存心不同,一時一樣,所以一母生九子,各不相同,這叫遺傳性。就象辣椒結籽必辣,酸梨結籽必酸一樣。要是有不良的遺傳性,能從這身上化去,這叫‘上超九祖’,不再遺傳給子孫,就是‘下陰七玄’啦!

    ○人的性是自己生的,作什麼事就生什麼性。做善就生善性,做惡就生惡性,都在人自己。

    ○以天性用事的會找人好處;以稟性當家的準看人不對。這叫什麼性,招什麼事。

    ○天性有源,稟性有根,前生的習性,就是今生的稟性。能化去稟性(怒、恨、怨、惱、煩),天性就圓滿了。不能化的,一觸即發,象被鬼迷住了似的,所以叫做‘五鬼’,鬧得家宅不安。又叫做‘五毒’,令人害病死亡。它的根最深,不易拔除。人若是降伏不住它,就難當好人。佛說︰‘業力隨身,必至妄動無明。’難以成道。

    ○習性是物欲所繞,稟性是人間的煩惱。能在道德場中盡義務,身界算是脫出去了。會當人的,脫出了心界。稟性化盡,才脫出了性界。不然怎能‘超出三界外’呢?

    ○去習性、化稟性、圓滿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