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宗師
    鑒真到達日本後,受到孝謙天皇和聖武太上皇的隆重禮遇,754年2月1日,重臣藤原仲麻呂親自在河內府迎接,2月4日,鑒真一行抵達奈良,同另一位本土華嚴宗高僧“少僧都”良辨統領日本佛教事務,封號“傳燈大法師”。

    根據聖武和孝謙的意願,鑒真作為律宗高僧,應該負起規範日本僧眾的責任,杜絕當時日本社會中普遍存在的托庇佛門,以逃避勞役賦稅的現象,因此,孝謙下旨︰“自今以後,傳授戒律,一任和尚”。但是,這引起了日本本國“自誓受戒”派的反對,尤其是興化寺的賢等人,激烈反對。于是,鑒真決定與其在興福寺公開辯論,在辯論中,鑒真做出讓步,承認“自誓受戒”仍可存在,但是作為正式認可的具足戒必須要有三師七證,結果賢等人皆被折服,舍棄舊戒。鑒真于是在東大寺中起壇,為聖武、光明皇太後以及孝謙之下皇族和僧侶約500人授戒。756年,鑒真被封為“大僧都”,統領日本所有僧尼,在日本建立了正規的戒律制度。

    然而,758年,作為鑒真最主要支持者的孝謙天皇在宮廷斗爭中失勢,被迫傳位給淳仁天皇。相應的,鑒真也遭受到排擠。758年,淳仁天皇下旨,以"政事煩躁,不敢勞老"為名,解除了鑒真“大僧都”一職,並將在宮廷斗爭中敗死的原皇太子道祖王的官邸賜給鑒真。次年,鑒真弟子在該官邸草成一寺,淳仁賜名“唐招提寺”,鑒真從東大寺遷居至此。淳仁還下旨,令日本僧人在受戒之前必須前往唐招提寺學習,使得唐招提寺成為當時日本佛教徒的最高學府。763年5月6日,鑒真在唐招提寺圓寂,入滅之前,其弟子為鑒真膜影,立夾漆像,傳世至今。

    764年,孝謙天皇鎮壓了惠美押勝之亂,重新登基。鑒真的弟子思托、法進等人相繼成為“大僧都”,唐招提寺也得以擴建,成為日本建築史上的國寶。鑒真所開創的四戒壇,也成為最澄開創日本天台宗之前日本佛教僧侶正式受戒的唯一場所。鑒真也被尊為日本律宗初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