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千百年来,无以计数的佛陀追随者不断踏上释迦牟尼佛苦行求法的征途,其中,有多少人依靠百折不挠的坚定毅力获得了无余坚地;又有多少人不胜其苦,无功而返……
    现在的很多人,出家、修行不到两天,就自以为是地离开上师,独自一个人去闭关修行;又有人皈依、出家多年,仍然无法抵挡红尘浊世的种种诱惑,跑到城市中为了蜗角虚名、蝇头微利四处奔波;还有人虽然了知世间八法的过患、修行佛法的大义,却急于求成,将目光始终放在大圆满、大手印等高深大法上,对看破今世、忆念无常等道理置若罔闻。
    见到末法时代刚强难化的众生的种种不如法行为,不禁生起想要为树立佛法胜幢微尽绵薄之力的念头,于是在翻译、讲解完《山法宝鬘论》六年之后,再度要求个别道友对我的讲课录音进行整理,最终形成了这部《山法宝鬘论讲记》。由于本人法务繁忙、身体四大不调等多种原因,未能对此《讲记》进行细致校对,在参阅过程中,如若发现疏忽错谬之处,希望诸位智者海涵并斧正。
    在本《讲记》中,我主要依靠札嘎仁波切敏锐独特的阐述方式,结合现在修行团体中出现的少数不如法现象,对这部《山法》作了简单浅陋的讲解。我本人身微言轻,所说之词皆为管见所及,诸智者大可以视之如弊帚,但对札嘎仁波切所说的字字句句,有志修行菩提正道的各位修行人应视其为真正的摩尼如意宝,百般珍视爱重。
    在这部《山法宝鬘论》中,札嘎仁波切依靠其独到的聪睿智慧,将噶当派、格鲁派等诸传承上师的窍诀教言融会贯通,真真切切地向修行人指示了一条究竟圆满的修行途径。在这朴实无华的字里行间,蕴藏着无比深奥的佛法玄诣,在毫不掩饰地呵斥痛骂了未能看破今世的种种非理恶行的同时,作者也发自肺腑地表达了情真意切的鞭策与鼓励。
    札嘎仁波切在最后的结文中说:“无修行者之忠告,静处行人之山法,住山不可缺少法,修法根本即此论,亦是勤修之助伴,开示善说之上师,劝心修法鼓励者,遣除修法之魔障,如理修行需此论。”正如此中所说,作为希求解脱的修行人,应该经常阅读此宝典,这是你修行生涯中难求难遇的一面无垢明镜。
    目录
    一、抛弃故乡	7
    莫返家乡	8
    真正的孝顺	11
    做名副其实的行者	15
    二、远离亲友	19
    诱惑的后果	19
    修行人莫入城市	21
    斩断牵连	23
    顾虑多余、病转道用	25
    贪财无义	32
    三、消除散乱	39
    勿依邪命养活	39
    三不清净	44
    享信财小心	53
    生活简朴不杂世法	60
    正合我意	63
    依心抉择	66
    四、依师方式	71
    勿离上师	71
    晋见上师	75
    真实作想	78
    断颠倒想	83
    舍近求远	88
    相形见绌	93
    令师生喜极重要	96
    掌握尺度	98
    真假舍事者	104
    五、言行规范	113
    交友窍诀	113
    举止相合僧众	124
    会客原则	130
    保持距离	133
    势在必行	138
    防微杜渐	140
    淫行七法	144
    有备无患	147
    触目伤感	149
    拒之千里	150
    正法非法界限	151
    六、如理作意	161
    空性大悲藏	161
    必要前提	165
    登堂入室	169
    欲速则不达	173
    打牢基础万无一失	176
    是否该求名利	190
    七、世人与行者	199
    世人并非快乐	199
    不同的苦行	203
    不同的面对	207
    真正的富翁	217
    最勇敢的英雄	225
    最高的地位	229
    最妙的美宅	231
    亲友有害无益	255
    真正的至亲	259
    最好的仆人	261
    伏怨护亲	263
    八、弃离恶友	267
    九、修者与修法	289
    上等修行人	289
    中等修行人	295
    下等修行人	298
    闻思修勿脱离	302
    猛兽贪肉	317
    狐狸寻香	320
    饿狗偷食	324
    昏君造罪	333
    修行人十大过错	339
    不可缺少之五法	346
    真假闭关者	352
    利众勿操之过急	363
    无常的重要性	369
    功德之源	391
    专心一意	410
    持之以恒	418
    结文	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