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佛心看人,则遍地都是佛。
    以鬼心看人,则处处是狰狞的恶鬼。』
    『
    时间对一个有智慧的人而言,
    就如钻石般的珍贵;
    但对愚人来说,
    却像是一把泥土,
    一点价值也没有。』
    =====================================================================
    1.
    『时间可以造就人格,可以成就事业,
    也可以储积功德。』
    2.
    『一个人在世间做了多少事就等于寿命有多长。
    因此,必须与时日竞争,切莫使时日空过。』
    3.
    『人生要为善竞争,分秒必争。』
    1.『
    人常在什么都可以自由自在的时后,
    却被这种随心所欲的自由蒙闭,
    虚掷时光而毫无知觉。
    』
    2.『
    佛说:「命在呼吸间。」「人」无法管住自己的生命,
    更无人能档住死期,让他永住人间;
    既然这么来去无常的生命,我们应该好好地爱惜它、
    利用它、充实它,让这无常──宝贵的生命,
    散发它真善美的光辉,映照出生命真正的价值。
    』
    3.『
    人间寿命因为短暂才显得珍贵。难得来一趟人间,
    应问是否有为人生发挥自己的功能,
    而不要一味求长寿。
    』
    『行善要即时,功德要持续。如烧开水一般,未烧开之前千万不要停熄火侯,
    否则重来就太费事了。』
    『怕时间消逝,花了许多心血,想尽各式方法,要遮挡时间,
    结果是:浪费了更多时间,一无所成!』
    『人多迷于寻找奇迹,因而停滞不进;
    时间再多,路再长,也了无用处,终无所得。』
    『一个人几十年的生命,真正做人做事的时间实在很少,
    再勤劳的人也只做了三分之一而已。』
    『行善要即时,功德要持续。如烧开水一般,未烧开之前千万不要停熄火侯,
    否则重来就太费事了。』
    『怕时间消逝,花了许多心血,想尽各式方法,要遮挡时间,
    结果是:浪费了更多时间,一无所成!』
    『人多迷于寻找奇迹,因而停滞不进;
    时间再多,路再长,也了无用处,终无所得。』
    『一个人几十年的生命,真正做人做事的时间实在很少,
    再勤劳的人也只做了三分之一而已。』
    『平常无所事事,让时间空过,人生就在懈怠睡眠中慢慢的堕落,
    良知良能就这样睡著了一辈子——如此的生命只能叫做「睡中人」。』
    『用智慧探讨人生真义,用毅力安排人生时间。』
    『圣人与凡夫的境界,最大的差异在于圣人可以自我掌握时空。』
    『生命非常短暂,所以要加紧脚步,快速前进,不可脱泥带水,
    切勿前脚已经落地了,后脚还不肯放开。「前脚走,后脚放」意即:
    昨天的事就让它过去,把心神专注在今天该做的事上。』
    『不论在人间付出多少心血、多少辛苦,切莫将心念停留于过去的成就;
    不论施人多少,切莫讨人情、求报酬。
    过去的留不住,未来的难预测,守住现在,当下即是。』
    『一直停滞在昨天、过去,就会产生杂念,有执著恋顾之心。
    人一旦时时刻刻回忆往事,便会痛苦、怨恨、嗔怒、不甘心。』
    『未来的是妄想,过去的是杂念。要保护此时此刻的爱心,
    谨守自己当下的本份。』
    『人生不一定球球好球,但是有历练的强打者,
    随时都可以挥棒。』
    第二篇如镜、如月、如水
    ========================
    『心要像明月一样,有月就有水;心要像天空一样,云开见青天。』
    『用宁静的心态,观大地众生相,听大地众生声。』
    『心如镜。虽外在景物不断转变,镜面却不会转动,此即境转心不转。』
    『心随境转,动转不息,则人我事非皆成昏扰,不能自已。』
    =======================================================================
    1.『镜子,是用来监照物体影像的;但必须镜、
    物相离,方能清澈映照。如若物体贴镜或尘封镜面,
    即使是明镜清影,亦难映照镜物。』
    2.『人之「心思」如镜,欲求得智慧、明辨事理,
    亦须远离人我是非凡恼;
    此即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道理。』
    3.『人心如一面镜子,照山是山,照水是水;
    因尘世懵懂,浮尘所染而面目全非。』
    4.『人的心念意境,如能时常保持开朗清明,
    则展现于周遭的环境,都是美而善的。』
    =========================================================================
    +——+
    |人心要像水一样,|
    |看似绵软柔弱,却涵力源源,不能切断。|
    +——+
    |人的心就像是一畦田。|
    |土地没有播下好的种子,也长不出好的果实来。|
    +——+
    |天堂和地狱都是用心和行为造作的。|
    |不要怕天堂与地狱,要怕的是心的偏向。|
    +——+
    |心无邪思,意无邪念,即常可自在;心正则邪不侵。|
    +——+
    ============================================================================
    §时时好心就是时时好日;
    时时保持心中的正念,
    任何时间、任何方向与地理都是吉祥的。
    §心志若能守持于道,必能精深博大;
    否则,即使透彻千经万论,亦如空花水月,遗一事无成。
    §三心二意无定性,四处徘徊不专精,
    仅管条条大路通长安,却永远无法到达终点!
    §人心的散乱有两种:
    一是昏沉、一是浮动。
    昏沉是湖里湖涂空过时日;无所事事涣散体力,懈怠、懒惰、昏睡、不肯精进。
    浮动是心念不定、见异思迁、摇摆不止、浮沉、动汤、放逸、无法安静。
    =============================================================================
    以慈悲喜舍之心以理事圆融之智慧
    起救苦救难之行力邀天下善士
    兴乐拔苦同耕一方之福田勤植万蕊心莲
    缔造清新洁净之慈济世界同造爱的社会
    =============================================================================
    1.要用心,不要操心、烦心。
    2.身体的病倒好治疗,怕的是心病;
    有了心病,于行、住、坐、卧中都不得安宁,
    浑身不得自在,甚而吃不下,睡不著。
    3.众生心病,拥有的人烦恼「失」;
    没有的人忧虑「得」,
    患得患失,即成忧愁。
    4.若是身一无所有,则心一无挂碍——
    没有得失的牵绊,没有物质的积累,心灵自然没有挂碍。
    这是圣者所有的境界,也是学佛者所求的境界。
    1.所谓凡夫心,是有过去、现在、未来之分别心。
    2.凡夫就是追求神奇鬼怪,所以心才会乱,
    因心乱故才要去找八万四千法门,找得团团转;
    实在说修心很简单,只要『断贪』——
    那一个人心乱不是为了贪。
    3.众生心即是凡夫心,也是污染、有色彩的心,色彩抹净即现佛性。
    4.心、佛、众生其实没有差别,佛也没有比我们多一只手多一只脚,
    所差别的只是佛心清澈无碍,真如自在;而凡夫心则有尘埃染著,
    世俗的尘埃一层一层的覆盖,让你看不清真实的面貌。
    佛心又向保险箱一样,保管住最重要的东西不让它遗失;
    而凡夫心有如垃圾场,有害无益的东西放在心中积存一大堆,
    无法清理,使自己痛苦不已。
    5.有人点灯求光明,其时真正的光明,在我们心理。
    佛前的灯不必刻意的去点,要紧的是点燃我们的心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