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异对照表
    ○合于生理、物理原则
    ×不合于生理、物理原则
    双脚以‘前八后二’站立。
    双脚太开了。
    (载重角度不恰当,易疲劳关节痛)
    ○合于生理、物理原则
    ×不合于生理、物理原则
    以‘足跟’支力,腿能正直。顶天立地。
    以‘脚尖’支力,腿及骨盆向前倾斜,腰椎向前塌。
    ○合于生理、物理原则
    ×不合于生理、物理原则
    足跟支力,脚趾松,全身正而松。
    矫枉过正,脚趾反翘起紧张。
    ○合于生理、物理原则
    ×不合于生理、物理原则
    头如悬钟,有上拔之势。
    颈椎—胸椎,对直,管道通畅。
    (耳朵直对肩中)(收下巴)。
    头太仰(未收下巴),颈后出现横纹。(压折痕迹)(耳朵倾斜)
    头太垂,(耳朵超出肩前),颈—胸椎未对直。
    ○合于生理、物理原则
    ×不合于生理、物理原则
    立如松,正而松。合掌端正轻松。
    以足跟支力,颈椎胸椎对直,收下巴。
    仰头(抬下巴),手离胸太远,腰椎太塌向前,小腹凸。
    未收下巴,合掌手压胸,重心偏向前(不以足跟支力)。
    ○合于生理、物理原则
    ×不合于生理、物理原则
    向心躬身—(眼观重心—足跟中点),重心保持在后跟,脐退至对齐足跟。
    向前弯腰—(眼往前看),重心偏前,足趾载力,肌肉紧张。
    ○合于生理、物理原则
    ×不合于生理、物理原则
    以足跟支力,垂首,躬身。胸、腹、腿,一起后退,脊椎后拱。可拉开脊椎各节空隙。此动作可运用于日常生活之弯腰、低头工作。
    头未垂,只有臀部后退,而腰腹、胸没退—腰背肌缩紧,腰椎挤迫,神经血管受压甚,日常生活、弯腰不宜如此。
    ○合于生理、物理原则
    ×不合于生理、物理原则
    躬身如拉弓(拉力往后,射力向前)弓(拉力→),(‘脊’如‘弓之将发射箭’)(亦如香蕉,圆弧均匀),手臂松垂柔。
    背太驼,腰太直(腹未退),脊弧度不均匀,手臂太向前撑,又太僵硬。
    ○合于生理、物理原则
    ×不合于生理、物理原则
    躬身约30°—40°即可。身、腿后退。
    向前弯腰,腰太弯,(身未退)(重心偏前。)
    ○合于生理、物理原则
    ×不合于生理、物理原则
    俯首—躬身、松肩、垂手(重心在足跟、肌肉放松)。
    仰头、塌腰、肩紧张,颈肌、腰背肌都吃力,脊椎塌向腹部,压迫椎间孔之神经、血管,及腹部内脏。
    ○合于生理、物理原则
    ×不合于生理、物理原则
    躬身、松肩要点—头比脐高,俯首躬身,垂手对‘重心’(足跟中),曲膝时,重心可保不动。
    躬身时,头太低(低于臀),则往下之曲膝动作,重心必偏前。且头倒栽,脑忽充血,易头晕。
    ○合于生理、物理原则
    ×不合于生理、物理原则
    手垂直,对准‘足跟中点’。
    肩放松,如掉落,合掌之手,于中线上,向下伸一些,更把肩关节充分拉开,消除平日紧张累积之酸痛。
    肩紧张,没放松。心散—手指没合好。
    ○合于生理、物理原则
    ×不合于生理、物理原则
    小腿直,向重心(足跟中)垂手,蹲下。
    向前蹲,重心不稳,脚趾支力腿酸。
    ○合于生理、物理原则
    ×不合于生理、物理原则
    眼注视二足跟中点。
    曲膝时,小腿越垂直,越得力。(正看、侧看皆垂直)
    膝太开,小腿太斜,如桌椅脚斜、不稳。
    ○合于生理、物理原则
    ×不合于生理、物理原则
    垂首观照,小腿尽量垂直地面,脐沿中线,直下趋“足跟中”,手按地(跪下)之前,一直是以‘足跟’载力如此才能保持重心不动,(身动,心不动)可开发足跟—丹田之力。
    小腿太斜(膝超出脚趾之前),则重心偏前(不在足跟),腿必须耗力平衡支持,腿会很酸不能持久。
    ○合于生理、物理原则
    ×不合于生理、物理原则
    保持垂首,上身自然松垂。眼观足跟中点。
    中途仰头,压迫颈椎神经。
    ○合于生理、物理原则
    ×不合于生理、物理原则
    至手触地,仍是小腿直,脚跟载力,重心不动,全身松柔。
    手未触地,脚跟就离地,重心偏移,肌肉紧张。
    ○合于生理、物理原则
    ×不合于生理、物理原则
    手触地时,小腿仍垂直,力在脚跟。
    按地手太开,膝也太开,如斜柱子不稳。
    ○合于生理、物理原则
    ×不合于生理、物理原则
    跪下时,膝微开(约5公分)(勿超4指宽),指尖对齐膝。
    膝分得太开了。
    (会使趴下时,脊塌下)
    ○合于生理、物理原则
    ×不合于生理、物理原则
    脚掌没翻好
    跪时未翻脚掌
    脚掌V字形
    跪下,脚掌翻向上,二大趾轻相接触,坐在二足跟内侧之间,(以体重压开踝关节,刺激淋巴反射点)
    脚掌虽翻,而散乱。
    脚掌相压迫,则左右侧不等高。
    ○合于生理、物理原则
    ×不合于生理、物理原则
    小腹向下贴,重心在‘后’,腰背脊圆。
    ‘腰肌’错用力(向前),重心‘前’移,‘腰’背直硬。
    ○合于生理、物理原则
    ×不合于生理、物理原则
    ‘手臂神经’,源自‘颈椎’神经。
    俯首—颈椎之‘椎间孔’空间大,其中之神经血管舒畅,可改善肩臂之循环,治疗肩手之疾。
    仰头:后颈肌收缩,颈椎后部被拉近,相挤,则颈椎‘椎间孔’之周围压力大,挤迫,出入孔中的‘血管神经’都受压。不利于肩、手之循环。
    ○合于生理、物理原则
    ×不合于生理、物理原则
    手先伸直,再撑开。
    保持俯首,脊椎后拱。肘由‘直柔’状态,以指尖为支点,向外方撑开。
    头仰起,肘弯弯按下,没先伸直再撑开(不能充分拉开肩腋)。
    充分拉开肩关节,增肺活量。
    ○合于生理、物理原则
    ×不合于生理、物理原则
    肩背平。
    肘分开,腋下尽量撑开,增加肺活量,肺可舒畅膨胀。
    肩耸起。
    肩、手挤迫,心、肺不舒。
    ○合于生理、物理原则
    ×不合于生理、物理原则
    太向前趴,臀翘起,脊塌下,手僵硬。
    五体投地时,顶门—脐—足跟中点,约在一线上,肩、腋张开,肩背平,脊椎拱起︵,印堂(二眉中间)贴地。掌心向上,掌尽量平(勿倾斜),手指放松,如莲瓣在头前约一拳之距,二手中指距4寸。
    臀翘起,头额顶著地,手伸得太远。
    ○合于生理、物理原则
    ×不合于生理、物理原则
    膝微分开(勿超出4指),腿能支持,令脊圆拱,神经血管舒畅。
    膝分太开,脊易塌陷,压迫神经血管。
    ○合于生理、物理原则
    ×不合于生理、物理原则
    由跪姿准备起身,以膝为支点,手于膝旁稍扶,‘力’由顶上拉起,则臀自然离坐,足踝灵活—翻脚掌。注意,‘颈后缘’和‘背’,对直,(颈椎—胸椎对直)
    若‘力’载于手,上身就下栽,僵硬吃力。足踝也不灵活、不易翻脚。
    ○合于生理、物理原则
    ×不合于生理、物理原则
    起立之前,先跪著,力由顶上拉起,翻脚掌翻成八字,起立才能恢复‘前八后二’,站在原位。
    没有翻好,站起不能站在原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