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佛與醫學
    道證法師編述
    各‘分解動作’之佛法涵義及醫學原理
    〔十四〕為什麼要跪坐于‘二足跟之內側’?
    足跟內側
    以‘體重’壓開二足跟,重心仍在二足跟中。
    一、佛法方面涵義︰
    1、徹底放開根本執著,徹底降伏根本煩惱。
    2、楞嚴經雲︰‘狂心若歇,歇即菩提’,坐定放松—狂心歇息。
    3、對‘跏趺坐’之練習很有幫助。
    二、解剖生理方面之意義︰
    1、拉松‘踝關節’,坐于足跟內側,以體重自然加壓,可把平日僵緊之‘踝關節’壓開。禮拜中,跪坐又站起,等于一壓一放,活絡其筋脈。以中醫經脈理論而言,足部之六經脈,加‘陽  ’、‘陰  脈’,都通過足踝。若足踝僵緊、不靈活,則各經脈都受阻。(踝音ㄏㄨㄚ  ,語音ㄏㄨㄞ  。)
    臀部髖關節反射區在踝下緣。
    ‘足踝’有淋巴反射區
    下半身淋巴反射點。
    上半身淋巴反射點。
    如圖所示︰
    ┌內側︰下身
    •足踝兩側有‘淋巴反射點’︱淋巴反射點。
    └外側︰上身
    此處平日極少靈活運動,久之堆積甚多垃圾(壓之甚痛),會使免疫力減弱。(淋巴功能降低)
    •淋巴相當于體內警衛系統,國防軍隊,也可以協助靜脈,把各處細胞要送回心髒處理的東西運走。(有如資源回收之管道)
    注︰我們的血液帶著養分和氧氣,由動脈(大道)送到微血管(如各地小路小巷),血中部份的液體就會由微血管壁滲出,滲到細胞間隙,形成細胞間的液體,細胞浸潤于其中,可作‘物質交換’—細胞把‘要的’吸收入細胞內,把‘不要的’東西排到其中。這液體包括死掉的細胞、血球、細菌,分二路運走︰
    (1)微血管→靜脈→回心髒。
    (2)•淋巴管(負責運送小部份液體,及大分子物質)以‘向心’方向流動(在淋巴結過濾、消毒)→靜脈→回心髒。
    •此圖簡示全身最重要的四大‘回收站’—‘局部淋巴結’。(負責過濾、抗菌、消毒)
    (↑↓表示淋巴液之流向)
    (1)頭┐──→集向頦下、頜下、頜下腺上方、耳前、耳後、枕部。
    (2)頸┤──→集向‘鎖骨上方’。
    ︱之淋巴
    (3)胸、上肢┤──→集向‘腋窩’。
    (4)下半身┘──→集向‘鼠蹊部’。
    (注︰頦音ㄏㄞ  、ㄏㄞ  、ㄎㄜ,俗稱‘下巴’乃人面最下部。)
    •拜佛之動作中,俯首、躬身、跪伏、撐肘等動作,無形中,正好能活動疏通這四大‘回收站’。等于是反覆作‘一擠壓—一放松’之大按摩,產生如擠海綿般的最佳大清理效果。
    •淋巴另有一功能—吸收運送營養。如腹腔、消化道上的淋巴系統,能吸收和運送‘脂肪’的分解產物,和溶于脂肪的‘維他命’。
    •拜佛動作,跪坐壓開踝關節,又加靈活翻足起身,對淋巴反射點,有一壓一放之按摩效果,促進循環。對增加免疫力,有極大幫助。
    注︰初學者,很多人無法坐在二足跟內側(因踝關節僵硬難開),甚至坐下時,‘臀’與‘足跟’無法貼在一起,這是腰、腿之肌肉,經年久緊張、僵硬未放松運動,已縮短。只要持續拜(方法正確),在輕松中跪坐,以體重自然壓坐,不久就可恢復正常之長度,及靈活度,不要著急氣餒,須以信心信佛力,信自性本具良知良能,一定可以開發。有人只拜幾小時,在一天中就恢復了。年紀大者,多拜幾天也能恢復,只要專注念佛身心柔軟,精誠所至,金石為開。(亦可配合熱水泡腳,泡至足變紅,且紅一段時間,使僵緊筋柔軟、活絡)(泡腳,初以能適應之溫水,漸加入熱水,熱至足能轉紅,達到活絡之效。)
    若洗足時當願眾生具神足力所行無礙
    —華嚴經淨行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