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站立宜‘前八後二’?
    拜佛與醫學

    道證法師編述

    各‘分解動作’之佛法涵義及醫學原理

    〔三〕為什麼站立宜‘前八後二’?

    一、生理、物理方面的意義(利益)

    1、佛家從來不對學者作‘無理’要求。站立時,二足跟相距二寸,是很有道理的,觀察人體構造、骨骼︰上身,因有一排脊椎骨(脊柱),在正中、偏後方,故比重上以中央後方(脊柱處)佔最大份量,此重量,在站立時,宜以二足跟平均承載。

    ┌二寸(是比脊柱寬度略窄些),正好可平均承載脊柱

    ︱落下之重量。

    ├正好可使大、小腿內之‘骨干’正直。肌肉能均勻放

    ︱松。(大腿內有‘股骨’。小腿內有‘脛骨’‘腓骨’)

    ︱。(脛音ㄐㄧㄣ、ㄒㄧㄥ、ㄏㄥ)(腓音ㄈㄟ)

    └可使‘髖’關節、‘膝’關節、‘踝’關節之角度合宜,

    不因受力不正而致磨損、退化。

    二足跟距二寸

    *大家可以自己觀察實驗

    (1)若足跟太開︰則二腿之‘骨干’歪斜,(各如斜塔,支持不久),且腿之肌肉拉力不均(疲勞),關節之角度不正,受力不均,容易磨損。

    (2)若足跟合並—腿骨亦不能正直,肌肉會較緊張。

    2、二大趾—距八寸,(八寸是約與肩同寬)

    上身最寬處是‘肩’,與肩同寬,則已足夠承載,底面積已夠大,足以使重心穩固。

    *若不足八寸︰(比肩窄),則底部比上部狹小,重心不穩。

    *若超過八寸︰腿肌須緊張,且物理上不必要。

    二、佛法(調心)方面之意義︰

    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