辭匯
    阿羅漢Arhat(藏文drachompa)︰已淨除煩惱障的小乘修行者暨成就者。他們是完全了悟的聲聞或獨覺(或稱緣覺)聖者。

    觀音菩薩Avalokitesvara(藏文Chenrezig)︰大悲心本尊,是西藏人最廣為修持的本尊,因此被尊為西藏之怙佑者。觀音菩薩的心咒是“嗡嘛呢貝美恕薄  執竺髦浠蛄置髦洹br />
    中陰bardo(藏文)︰字義為“介于兩者之間”。中陰總共有六種,在本書中指的是介于死亡及再度受生之間的狀態。

    菩提心bodhicitta(藏文changchupsem)︰義為“開悟或證悟之心”。菩提心有兩種︰究竟菩提心(absolutebodhicitta)——完全覺醒、見到現象之空性的心;及相對菩提心(relativebodhicitta)——修持六波羅蜜或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及智慧波羅蜜),並救度一切眾生脫離輪回苦海的願心。

    菩薩bodhisattva(藏文changchupsempa)︰義為“展現證悟心者”亦指為了救度一切眾生脫離輪回苦海,而誓願修持以菩提心為基礎的大乘法門及六波羅蜜的修行者。

    菩薩戒bodhisattvavow(藏文changchubsemgyidongpa)︰行者為了引領一切眾生皆成就佛果而誓願修行並領受的戒。

    釋迦牟尼佛BuddhaSakyamuni(藏文shakyatubpa)︰往往又稱為瞿雲佛(GautamaBuddha),指賢劫千佛當中最近出世、住于西元前五百六十三年至四百八十三年間的佛。

    依因緣而存在conditionedexistence(梵文samsara,期藏文korwa)︰即輪回的現象。見“輪回”。

    法、佛法dharma(藏文cho)︰“達(爾)瑪(dharma)”一詞有兩個主要的意義︰一、指任何真理,例如天空是藍色的;二、指佛陀所開示的法(即佛法)。本書采用的第二個意義。

    法性dharmata(藏文chonyi)︰義為“如是”、“事物之真實本性”、“事物之如如真相”。法性是完全開悟者所見到的現象,沒有任何的障蔽及曲解。

    法輪dharmachakra(藏文chochikhorlo)︰佛陀的法教可分為三種層次︰小乘、大乘及金剛乘,分別在三次轉動法輪時所傳授。

    八有暇、八種自由eightfreedoms(梵文astaksana,藏文telwagye)︰未生于地獄道、未生于餓鬼道、未生于畜生道、未生于長壽之道、未生于不利修持佛法之地、未生于無正法之地或持邪見、未生于無佛出世的世界、未生為心智不全之人等無暇或難以修持佛法的狀況。又稱為“離八難”。

    空性emptiness(梵文sunyata,藏文tongpanyi)︰佛陀在二轉法輪時開示道︰外在現象及內在現象或“我”的觀念,皆沒有真實的存在性因此是“空性的”。

    五無間、五逆fiveactionsofimmediateresult︰五種導致即身墮入無間地獄的極其嚴重之惡行;殺父、殺母、殺阿羅漢、出佛身血、破和合僧、出佛身血、破和合僧。亦稱為五無罪業或五逆罪。

    五毒fivepoisons(梵文klesas藏文nyonmong)︰即煩惱障或心識障——相對于知識障。煩惱障主要可分為三種或五種。所謂的三毒是指︰貪、、痴;五毒則指三毒加上慢及疑(嫉)。

    四共加行fourordinaryfoundations(藏文tunmonggingondroshi)︰將心轉向佛法的四種禪修或思惟,包括觀修或反覆深思︰珍貴人身、死亡與無常、業報因果及輪回過患。四共加行是大手印的基礎法門。亦稱為“轉心四思維”或“轉心四法”、“四正觀”。

    轉心四思維fourthoughtsthatturnthemind(藏文lodoknamshi)︰即四加行的基礎思維。見“四共加行”。

    岡波巴大師Gampopa(1079—1153A.D.)︰藏傳佛教噶舉派的主要傳承持有者之一。著有《解脫莊嚴寶論(TheJewelOrnamentofLiberation)》。

    天道godrealms︰見“輪回六道”。

    地獄道hellrealms︰見“輪回六道”。

    小乘hinayana(藏文tekpachungwa)︰字義為“較小之乘”,指佛陀初轉法輪時所傳授的法教,強調仔細檢視自心及其迷惑。又稱為上座門徒之道(TheravadinPath)。

    餓鬼hungryghosts(梵文preta,藏文yidak)︰永遠在饑、渴之中的眾生,生于輪回六道的餓鬼道。

    阿修羅jealousgods(梵文asura,藏文lhamayin)︰嫉妒心極強之眾生,因有染污的善業而生于上三道中的阿修羅道。或稱為半神。

    噶舉派Kagyu(藏文)︰西藏佛教的四大派之一,由馬爾巴大譯師所創始,以大寶法(噶瑪巴)王為至高的導師。其他三大派為︰寧瑪、薩迦及格魯。

    劫Kalpa(藏文yuga)︰數百萬年之長的時間單元,是“劫簸”(亦作“劫波”或“劫跛”)的簡稱。

    業、業報因果Karma(藏文lay)︰字義為“行為”,亦指宇宙之因果定律——善行(善因)必導致善果,惡行(惡因)必導致惡果︰善果必出自善因,惡果必出自惡因。

    喇嘛、上師Iama(梵文guru)︰西藏傳統中崇高的老師。

    大手印mahamudra(藏文chajachenpo)︰字義為“大印鑒”或“大符號”。此種禪修傳統強調直觀自心,而不是經由善巧法門認知自心。

    大成就者mahasiddha(藏文drupthopchenpo)︰證量極高的修行者。

    大乘mahayana(藏文tekpachenpo)︰字義為“較大之乘”,是佛陀二轉法輪時所傳授的法教,強調空性、慈悲心及淘謚 鴟 br />
    四加行ngondro(藏文)︰在金剛乘中,行者通常由四加行契入法道。一般所謂的“四加行”包括“四共加行(fourordinaryfoundationsorpreliminarypractices)”及“四不共加行(fourextraordinaryfoundationsorpreliminarypractices”)四不共加行包括十萬遍的皈依大禮拜、十萬遍的清淨業障金剛薩市鬧洹が 蟣櫚南茁錛笆 蟣櫚納鮮 トオbr />
    上師相應之祈請文。

    蓮花生大士Padmasambhava(藏文GuruRinpoche)︰于第九世紀應邀至西藏,降服邪穢及魔障,並建立寧瑪派傳承,為藏傳佛教之祖師。

    法道(Buddhist)Path(藏文Iam)︰得到正覺或證悟的過程,亦指修行的三種邏輯次第——根、道、果——中的道。

    別解脫戒Pratimoksavows(藏文sosortarpa)︰僧尼所受持的不殺生、不偷盜、不妄語……等戒律。

    緣覺或獨覺Pratyekabuddha(藏文rangsanggye)︰意為“孤立的證悟者”,又名闢支佛。為巴開悟的小乘修行者,依修十二因緣而悟道,但不具救度一切眾生的菩薩願︰其修行動機是自利,而非利他之菩提心。

    前行法Preliminarypractices︰修持本尊禪修之前必須完成的基礎或預備修持。見“四加行”。

    餓鬼Preta(梵文)︰見“輪回六道”。

    輪回samsara(藏文korwa)︰依因緣而存在的存在形式。眾生因為貪、、痴(三毒或煩惱障)而流轉于輪回,並承受輪回之苦。相對于涅。

    僧、僧伽sangha(藏文gendun)︰法道上的伴侶。或泛指法道上的一切行者,或特指已開悟的聖僧。

    輪回六道sixrealmsofsamsara(藏文rikdruk)︰由于不同的煩惱或心識染污特質而受生于輪回的六種形態︰天道——天人或天道眾生具有強烈的傲慢心,必須歷經變易之苦;阿修羅道——具有強烈的嫉妒、猜疑心,必須歷經斗爭之苦;人道——是六道中最幸運的,因為人道眾生具有達到證悟的最佳機會,雖然他們有生、老、病、死之苦;畜生道——由于強烈的愚痴而受生,有深切的啞之苦;餓鬼道——由于強烈的慳吝而受生,有極端的饑渴之苦;及地獄道——由于強烈的恚心而受生,具有極端地冷熱之苦。

    聲聞sravaka(藏文nyentho);意為“听到(佛的聲音)的人”,指親聞佛說法的弟子,或泛指修習四聖義諦而證悟成道的小乘修行者(阿羅漢),已經完全了知無我。

    十圓滿tenassetsorendowments(梵文dasasampada,藏文jorwachu)︰益于修持佛法的十種因素︰生于人道、生于佛法盛傳之地、具有健全的心智、無極大惡業、對佛法有信心、值佛出世、值佛傳法、值法傳世、有修行者與修行的自由及具善知識之慈悲教導。

    三寶threejewels(藏文konchoksum)︰佛寶、法寶及僧寶。

    赤松德贊ThrisongDeutsen(790—858AD.)︰西藏國王,邀請偉大的印度聖者及瑜伽士至西藏,並建立了西藏的第一座佛教寺廟“桑耶林(SamyeLing)”。

    金剛業vajrayana(藏文dorjetekpa)︰佛教的三種主要修持之道,或三乘——小乘、大乘及金剛乘——之一。三乘都流傳于西藏,但西藏的修行者主要著重于現象的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