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上海的風雲人物——聶雲台簡介
    《保富法》的作者聶雲台(1880∼1953),其父是清廷權臣曾國藩的女婿,歷任上海制造局總辦、上海道台及甦、浙、皖等省巡撫。聶雲台幼時便隨父遷居上海,少年時回湖南應試,中了秀才。此後他又隨洋人習西學,通曉電氣、化學工程等知識,英語尤為熟練。1904年任華新紡織新局經理。1908年以銀31.75萬兩買下華新,改名為恆豐紡織新局,任總經理。他采用新的科學技術與管理措施,對恆豐進行改革,培訓技術人才,廢除包工制。1912年率先將蒸氣引擎改為電動機,其成本降低,產量大增。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列強無暇東顧,中國的民族資本有了一個喘息發展的機會,恆豐賺得了一定的利潤。1904年,湖南設立墾務局,招人領墾洞庭湖內歷年淤積的洲土,以“裕庫收,增稅源”。聶氏父子以經營恆豐所得,買下大通湖濱的南洲一帶4萬余畝的湖田劉公垸,開墾、擴建為種福垸,建成後有可耕地4.8萬畝,招佃戶3000余家。1916年起,每年從這里收取正租稻谷5萬石左右、棉花7500公斤左右,其它雜課亦在正租的50%以上。1921年,又在長沙設立協豐客棧,可容稻谷10萬石,並采用機器碾米出售,又為恆豐紗廠在湘推銷產品,代收貨款,經辦匯兌業務等。這種聯營方式極大地帶動了兩個企業的發展。由于恆豐歷年積累,加上種福垸大量的地租收入,他開始擴充恆豐,增添紗綻和布機,並興建恆豐二廠及織布廠。1917年,與黃炎培在上海組建中華職工教育社,他任臨時總干事。1919年6月投資23萬兩在吳淞籌建了大中華紗廠,有紗綻4.5萬枚,資本達200萬兩,為當時華商第一大紗廠,他任董事長兼總經理。同時,他還集股在江甦崇明建大通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建華豐紡織公司,在吳淞辦中國鐵工廠;還與孔祥熙等開辦中美貿易公司等企業,分別任董事長、董事、總經理等職。他參加了上海紗布交易所的籌建,並設恆大紗號作為交易場所。由于聶氏企業的發展,他成為工商界的風雲人物,1920年,當上了上海總商會會長和全國紗廠聯合會副會長,成為中國民族實業家的突出代表。

    聶雲台居士中年研習佛法,拜謁印光法師,窺得佛法大乘精義,又由佛入世,于1942、1943年間,撰寫《保富法》一書,在上海《申報》上連載,激蕩時人之心。數日之間,上海各界捐獻助學金四十七萬余元之巨。柳亞子等各界名流紛紛響應,一時傳為佳活。他在書中道破人生真諦,勘透財富本源。書雖名為“保富”,實則叫人舍財為善。勸告世人應懂得散財布施,修福修善。惟有深信因果,培福開源,懂得惜福。愛惜福報,寬大心量,才是保福保富的最好途徑。印光大師、柳亞子等佛門高士撰文力薦,嘆其為勸誡人心的絕妙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