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緬甸
    緬甸的佛教,早在公元三世紀時期,因阿育王四出派遺傳教士,已經從印度直接傳入。但其最初教義,盡屬佛教的小乘教法,且已深植根基。後來大乘的思想,也漸次傳入,大小乘的思想競爭,非常猛烈。終使大乘的佛教思想,一蹶不起。至今支配緬甸全土的教法,完全屬于小乘佛教思想,而且為一純粹的佛教國家。
    緬甸的佛教寺院林立,僧眾們在他們的寺院中,專門從事教育事業。一般民間子弟,都入寺院接受佛化教育,能夠讀書寫字的,約佔五分之三以上。大凡八歲以上的兒童,開始送入寺院接受普通教育,學習巴利文的佛學教科書,比較優秀的,即轉入高級僧院,接受高等教育,而為出家僧眾。緬甸在近世佛學史上,且為印度佛教的策源地,歐洲人初受佛教思想影響,實以緬甸為其傳播中心,歐洲人出家為佛教比丘的,也大都在細甸剃度受戒。他們辦有多種英文的佛學雜志,具有卓見可觀的論文也不少。只是在二十世紀的末造,若全憑小乘佛教思想,主持政治,甚至要與共產主義思想相抗衡,不但值得憂慮,恐怕也足“匪夷所思”,而應特加檢討。
    四、泰國
    泰國舊稱“暹羅”,它的佛教,早先由印度的康保假傳入。就是當時以弘揚佛教著名的勃陀考沙,統一緬甸與假巴的佛教,經常住于康保假,因此便傳播佛教于泰國,大受皇室與民間的尊仰,遂使佛教一變為泰國的國教。後來便明定以釋迦牟尼圓寂的那一年,為其佛歷紀元的元年。但是它的教義,也以小乘佛教思想為準。泰國人民,自少年時代,便要一度入寺院為僧,接受佛化的教育。所有的人們,都以佛教教義為修身的規範,舉凡學校教育、軍隊、警察等訓練,在開始和畢業的時候,都要禮誦佛教的經文。男人們,依法定的年齡,必須經過三個月或一年出家為僧的生活。而且在這一段時期內,絕對禁欲,專門學習佛教行儀,研究佛學思想,為以後立身處世的道德標準。即如國王就職,也須舉行和發布佛教宗教儀式的宣言。所以舉國上下,一律都是佛教徒。僧眾們,都穿黃色的袈裟,全國為一全黃色僧服的純粹佛教國家。僧眾多是直接參加政治的分子,其資深的大和尚,並有僧王的封號。佛像寺院,遍布全國。首都曼谷的寺院建築,便佔全境十分之四,有名的越帕寺,成為曼谷市內最壯麗的建築。他如越嗎限寺,等于十方往來掛褡的大叢林,容納僧眾最多。烏富里古寺,是最古老的佛寺,佛像的塑造,有坐臥等姿勢,而且大至尋丈,小至寸許,也頗富有藝術的價值。這是一個古老的佛教國家,也保存有許多原始印度佛教的習俗,它和緬甸,都是東南亞佛國重鎮傳播佛教的總站,或策源地,時代的巨輪,正進身靜謐的佛國,他們仍然靜靜地停留在藍天茂林的佛學靜境里,二十世紀世界局勢的轉變,究竟成佛成魔?就全賴賢明王室的領導,和高僧們智慧的支持與選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