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化上人語錄
    宣化上人簡傳

    上宣下化老和尚,法名“安慈”,字“度輪”,接上虛下雲老和尚法脈,為禪門溈仰宗第九代傳人,嗣號“宣化”。自號“活死人”,“墓中僧”。老和尚一生,不要名,也不要利,更不願意和人爭勝負。寧做一只“小蚊蟲”、“小螞蟻”,走在眾生的腳下,令眾生踏在自己身上,從凡夫直達佛地。

    老和尚是中國東北吉林省雙城縣人,生于民國七年西元一九一八年農歷三月十六日。父姓白,母姓胡氏,父親是勤儉樸實的莊稼人,母親一生茹素念佛。在生了四男三女之後,于一夜夢見阿彌陀佛大放光明,照動天地,而產下幼子。老和尚出胎時,異香滿堂。降生後,連哭三晝夜,似乎悲憫著娑婆世界的生死大苦。

    幼隨母茹素念佛。年十一遇值荒郊死嬰,深感生死事大,無常迅速,遂萌出家修行之志。次年為懺除倔強脾氣,不令父母憂煩,始行叩頭法門。向父母、天地君親師及一切大聖賢、大孝子、忠臣義士,乃至大善人、大惡人們口頭。冀善人善報、惡人悔改。每日于院子里,入睡後、入睡前,早晚兩次默默跪拜,不令人知。一次叩滿三十五個頭,約兩個半小時。風雨無阻,照叩不誤,希望將壞人叩成好人,將災難叩成吉祥,將亂世叩成太平。上人事親至孝,晨昏定省,無微不至。久之,孝名遠播,人稱“白孝子”。

    西歷一九九五年六月七日下午,老和尚示寂于美國加州的洛杉磯,世壽七十又八。生時,既不要名,也不要利,臨終遺言亦復如是︰“我走後你們可以誦《華嚴經》、念佛,你們要多少天就多少天,或者一個七,或者七個七。火化之後,把我的骨灰灑到虛空去;旁的事情我什麼也不要,不要給我造什麼塔,什麼紀念館。我來的時候什麼也沒有,走的時候,還是什麼也不要,在世上我不要留什麼痕跡。”

    老和尚說“我從虛空來,回到虛空去。”老和尚的一生即是華嚴大法輪的壇場——

    一、修行

    修道,就是要“倒過來”。什麼意思呢?即是“好事給他人,壞事予自己”。舍棄小我,完成大我。

    對魔不要有敵對的心理,當做助道德善知識。

    我們從無量劫以來,生死世世所造的業不同,所以妄想也不同。業重妄想多,業輕妄想少,成為正比例。

    修行人是為了生死,為度眾生而修道,不是為求感應而修道。

    修道人,時時要回光返照,不用向外馳求,在外邊是找不到的,在自性里,應有盡有,一概俱全。

    我們初發心修行,最障礙我們用功的,就是男貪女、女貪男的淫欲心,這是最根本的問題。

    修道人切記!不要和任何人有污染的因緣,這樣會糾纏不清,令你墮落。

    我們現在得到人身,若不籍著人身來修行,還等著什麼?等著把人身丟了,再來修行,那時來不及的。

    學佛法要拿出真心,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要往真的去做。

    在道場里要節省一切物質,所謂“愛惜常住物,如護眼中珠”。

    不愛不憎為中道。修道,修什麼道?就是修這個中道,對誰都是平等相待,慈悲為懷,但要謹慎行事,不可落在情愛樊籠中。

    今天修道,明天成佛,一橇就想挖成井,沒有這種道理,修行是“鐵桿磨繡針,功到自然成”。

    學咒要先正心誠意,若心不正,學什麼咒都是邪的,心正了,學咒才有感應。

    無名有兩個幫凶,兩個伙計,究竟是什麼呢?就是食與色。一個食欲,一個色欲,這兩個幫著無明做種種壞事。

    “要學好,冤孽找;要成佛,先受魔。”若不想學好,則冤孽不會來找;愈想學好,冤孽愈來找,欲把債務算清。

    佛、魔都是一念之間。佛有慈悲心。魔有勝負心。

    若真懂修行的人,起居動作都是修行。

    修行不可各處賣修行。賣廣告。一賣修行,就會著魔。

    我們修道人,無論在什麼場合,應該韜光晦跡,不可光芒外露。

    我們的心,都是“他”在,而不“自”在;他在就是人雖在,可是心不在。

    講經就是修慧,打坐就是修定,不亂講話就是修戒。

    “煩惱即菩提”,若會用,煩惱就是菩提;若不會用,菩提變成煩惱。

    修行就是要“養拙”,“拙”就是很笨的意思。修行要越笨越好,笨得什麼也不知,一點妄想也無。

    無明,即是不明白。無明的根本,就是愛欲。

    修道的目的主要為了生脫死,不是為求感應而修道。

    修道人,好像眼楮那樣的清淨,不能容粒沙子。

    賭錢可造罪業,布施能積功德,坐禪能去愚生智。

    我們修行,群居守口,獨坐防心。跟大眾一起時,不要太多話,自己一人時,要提防私心妄想,久而久之,就能專一見心。

    吃苦是了苦,享福是消福。

    真正修道人,“舉動行為管自己,行住坐臥不離家”。不要做鏡子,專照人家不照自己。

    有所執著,就是人心,無所執著,就是道心。

    欲要人不死,先做活死人。現在把自己當作死了一樣,也就是不貪,不嗔,不痴。

    學佛的人一定要發願,願力能鞭策自己向正道邁進,不會誤入歧途。發願不實行,好像開妄華的樹,沒有用處。

    舌有說話的功德,業有說是、說非的罪過。若是不說法,而是說非,或說邪言邪語,那就是一萬二千的罪過。

    修道人無論對內對外,不論長幼尊卑,都常存慈悲喜舍的心,自然能生感應。

    修道就是修個誠實,所謂“心誠則靈”。

    我們人生在世,要即時行善,有用一口氣,有一點力量就要行善積德,不要僅籍著前生所積下來的善根,享盡今生的福報。

    要是貪心重,貪得無厭,將來就會墮地獄︰你要嗔心重,一天到晚發脾氣,就會變餓鬼;要是痴心重,胡作非為,就會變畜生。

    眾生罪大毛病便是痴愛,日夜在痴愛中,時刻不能方下。如果把好色之心放在學佛上,時刻不忘學佛,那就很快能成佛。

    真正開悟的人,不會說自己已經開悟。因聖人應世,絕不會親自泄露真情,所以凡是稱自己是佛是菩薩的人,都是邪魔。

    一個很有德行的人,不在地位與年齡。他語默動靜,自然流露出令人敬畏的品格。這種畏,不是懼怕;懼怕就令人遠離他,而他之令人畏者,是尊敬之心,不是恐懼之心。

    人人都有三個煩惱賊,它們的名字叫貪嗔痴。我們不要殺滅它,把它轉變過來成為菩提種。

    二、持戒、忍辱

    修行人,就是修無我相。如無我相,一切能忍受,境界來了,也不動心。自己把自己看成虛空一樣。

    成佛那有那麼容易!既不斷淫,又想成佛,那是絕不可能的事,天下間無此道路。今天多數貪僥幸,貪捷徑,一听到什麼玄妙法,便被迷惑而陷入魔網。

    人為什麼打妄語?因為他自己的利益失去,怕吃虧。

    若犯淫戒,就容易犯殺戒,也容易犯偷戒,妄語戒。因此,犯淫戒,是殺盜妄都包括了。

    持五戒十善,便生人天之界,有了貪嗔痴之心,便墮惡道。

    你若懂戒律,對一切佛法度能深入;你若不懂戒律,就像虛空中的雲一樣,浮浮蕩蕩,一點根基也沒有。

    戒律的根本只有一個,就是不自私。

    精勤持戒要注意在人不見的地方,不是在人前精進,或人前持戒。

    我們學佛就是學不惱害別人。故佛教徒要吃素,因為吃肉會傷害其他眾生的生命。

    吃齋是活著吃虧,因為未能滿足美食欲,不能享口福;可是若不吃齋,吃了很多肉,死後便要到地府算帳。我是憑良心向你講真話,大家不要貪口欲,貪享受,死後就不會上大當。

    學佛的人如果不守戒,就等于瓶子底下有了洞,水一裝進去就漏掉,要是能守戒,久而久之就會成為無漏。

    無論什麼法門,只要你有耐心,都會有所成就。你要是沒有忍,什麼法門也修不了。

    出家修什麼道?就是修忍辱的道。

    忍是無價寶,人人使不好,若能會用它,萬事都能了。

    修道人,要忍人所不能忍的事,要讓人所不能讓的物,要吃人所不能吃的飯,要穿人所不能穿得衣。總而言之,需要受人所不能手的。

    我們在修道德時候,罪重要得時“不爭”。不爭是不和任何人爭長論短。爭是爭非。

    我們無論什麼也不要貪,要知足,要能忍,單這個無上妙法,人人都把它忽略了。所以不爭、不貪就能福壽無邊,你要是爭、貪、攪、擾、就罪孽不少,要想出離三界,也是無有是處的。

    三、參禪、念佛

    我們為什麼不識本來面目?因為“我相”沒有去掉,“自私心”沒有去掉。

    參禪的參,就是觀,觀什麼?觀照般若。教你念茲在茲觀自在,不是觀他在。觀自己在不在?

    參禪的人要把根本問題認識清楚。什麼問題?就是習氣毛病。我們打禪七,就是打掉惡習氣、壞毛病。

    大家在禪堂參禪打坐,就是考試。看誰能考上佛得果位。怎樣才能考上呢?就要內無身心,外無世界。

    一般人參禪,犯了兩種毛病︰一為掉舉,一為昏沉。不是打妄想,就是在參禪中睡覺。

    參禪要有耐心,長遠心,參禪的密決,就是忍,忍不住也要忍,忍到極點,豁然貫通,明朗開悟。

    參禪到火候時,不但沒有妄想,而且脾氣也小了,煩惱也少了,人品高了,氣度大了。

    我們為什麼和道不相應呢?就是因為狂心沒有休息。

    參禪要有耐心,那是開悟的本錢。

    我們參禪,就有機會開悟,自性光明現前,猶如春回大地、百物滋生。

    真正參禪的人就是真正念佛;真正念佛得人也就是真正參禪;真正持戒的人也就是真正參禪。

    誰的身體沒有染著,誰就是佛。誰的身有染著,誰就是眾生。什麼是染著?淺而言之,就是看不破,放不下,時時刻刻在打妄想。

    用功用到恰當的時候,就食不知食,穿不知穿,何況身外之物,更應該放下。

    修行不是只限于參禪誦經,而是隨時隨地在修行,不要有那麼多的分別心,更不要爭權奪利,爭做領袖支配別人,在師父前求表現。

    道在專一,將在謀而不在勇,兵在精而不在多。

    老實念佛就是念茲在茲,什麼妄想也無,也不想吃東西或喝茶,什麼皆忘,這才是老實念佛。

    你念佛,佛也念你,就如同給阿彌陀佛打一個無線電報,這叫感應道交,你不念他,他就收不到,所有必須要持名。

    念咒要念到咒從心念出,咒又能回道心理,咒心,心咒,咒和心聲在一起,不會分離,念而不念,不念而念。

    念禮佛,佛受禮,能增加你的福慧。也就是說拜佛是感,受禮是應。這樣,就是道交。

    四、出家行

    要四位出家人以上和合相處稱為僧,是和諧共住,無爭無執,單獨一個出家人不能稱為僧。

    出家人要嚴守行住坐臥四大威儀。所謂“行如風、坐如鐘、立如松、臥如弓”。

    不能有想出世法,又放不下世法,腳踏兩條船,又要到江北,又要過江南,是辦不到的。

    你們看古代高僧大德都是從苦行中得到悟境,沒有一位祖師從享受中得到開悟,把《大藏經》找遍了也找不到一位。

    選擇住持以什麼為標準?第一個條件要沒有脾氣。待人和氣,處處有人緣,不用權力壓迫任何人,以民主作風辦事,令人恭而敬之。

    出家人可以受供養,但不可以貪供養。不貪供養,才是真正的佛弟子。

    現在已經出家的二眾弟子,不能再在名譽地位上來用功夫,要有代替眾生受苦的精神,要有普救一切眾生的平等心。

    出家人若不精進修禪定,持咒誦經,嚴守戒律,而倚佛吃飯,賴佛穿衣,必墮三途。

    出家人是在家人的榜樣。你這個榜樣若做得不好,在家人就都不生信心,影響力也沒有了,所以必須要出家人,有出家人的樣子。

    出家人必須有正知正見,若沒有正知正見,一定會走入魔道,被五十陰魔抓走。出家人要共同一致行動,不可以自己別出心裁,要怎麼樣就怎麼樣。

    “專一則靈,分弛則蔽”專一什麼呢?專一必須要斷欲去愛,就是出家修八萬大劫,也不會修成的,所以這是要緊的。

    要時時都修道培德,把德性培圓滿了,道也修圓滿了。這才是不愧為一個出家人。

    出家人以洪法為家業,弘揚佛法就是我們的本份,我們的責任。所以我們要念茲在茲都在弘揚佛法,一舉一動都是給眾生說法。

    五、因果、懺悔與改造

    我們被業所牽,所謂“業不由己”而生到這個世上來還報,因為往昔所造的業不同,所以今生就受不同的報,所謂“業網相織”。

    這個“肉”字就是一個被吃的人與吃肉的人在外邊還是個人。被吃的人已經變成了畜生了。吃肉的人與被吃的人就有一種關系,解不開冤結,互相罩著。

    若要把這世界真正消毒,就要大家吃素不吃肉。

    古人說“君子造命”。有道德的人,正人君子,是可以改造命運,超出命數之外。為何不吉祥,就是心理不吉祥,種下惡因,當然也惡報,若能改過從善,便可趨吉避凶。

    小毛病並不容易改,但改了小毛病,即會有定力。

    所謂“見吾過者是吾師”,能說出我們毛病的這個人,就是我們的善知識,應該感謝他,不可仇視。

    恭敬心把剛強的性情改變為和藹的性情,拜佛是拜自性佛,將來成佛也是自性佛。

    人們為什麼會有魔業?就因為在往昔不听善知識的教導,不受善知識的告誡,自己打妄想,造惡業,所以這生常受魔業纏繞,事事不能遂心滿願。

    六、教育

    現在的讀書人都為名利,“明理”與“名利”兩個音差不多,但是做起來,大相逕庭。相差十萬八千里。

    小孩子如小樹枝長大,枝椏七八,必須砍去橫枝,將來才會成為棟梁之才。

    小朋友你們知道什麼是做人的根本嗎?就是八德︰孝、悌、忠、信、禮、義、廉、恥。

    為何現在世界青年問題泛濫?皆因作父母只生孩子而不管教。

    人無道德,就是真正的貧窮。

    我們人的貪心比天還高,比地還厚,比海也更深,無底的洞,什麼時候也填不滿。

    有人向我求法,我就教他,吃少一點,穿少一點,睡少一點。因為“減衣增福,減食增壽,減睡增祿”。

    人不是為吃飯而活著,人活著應有功于世,有德于民,有利于天下,人應“慈悲代天宣化,中心為國救民”。

    我一生不為自己忙,對自己這個臭皮囊從來不去注意的。

    世界為什麼一天比一天壞?因為人人都爭。這包括爭名、爭利、爭權、爭地位,最重要的是爭色。

    我向你們化緣——就是化你們所有人的脾氣,所有人的無明、煩惱、嗔恚。

    天災,不是天有災,天並沒有災,是我們人類受的劫,人禍是我們自己自作自受。

    發展佛教要從什麼地方著手?我認為發展佛教必須要從教育上著手。

    如果從教育著手,兒童明白佛教了,等他長大,自然佛教就能發揚光大。

    做鬼事,就是鬼;做人事,就是人,做佛事,就是佛。

    七、佛教與佛法

    佛教的宗旨,人人可成佛。現在的眾生是我們過去的父母,是未來的諸佛,如果對眾生發嗔恨心,等于嗔恨父母和諸佛,成為大逆不孝之人。

    我把佛教叫做“眾生教”,因為誰也跑不出虛空法界外,誰都是眾生,故佛教乃是眾生所學之教。

    我又把佛教改為“人教”,只要專一來修行,最後會成佛。

    我又把佛教改名為“心教”,因為人人有心,修行是要去妄心存真心,有妄心是凡夫,有真心是佛。

    淫欲為生死根本,不斷淫欲想升天猶不可能,況欲證無上菩提耶!所以想修三摩地,想出生死海必須先過此關。

    想要發菩提心,一定要多听佛法,明白佛法了,就自然會發菩提心了。

    佛教是盡虛空遍法界,而所有眾生都是具足佛性,都可以成佛。你現在不信佛,將來會信佛;將來不信佛,在來生會信佛。不但決定信佛,而且還能成佛。

    楞嚴咒是咒之王,亦是咒中最長者,這個咒關系整個佛教的興衰,世界上有人持誦楞嚴咒,就是正法存在,沒有人持誦楞嚴咒,就是沒有正法,楞嚴咒是佛頂光明,化身如來所說得神咒,所以妙不可思議。每一字有每一字的奧妙。

    在末法時代,一切天魔外道,山妖鬼怪,所最怕的就是楞嚴咒。楞嚴咒是破邪顯正的神咒。

    正法時代,人人要修行。末法時代人人不修行。若是人人能修行,末法變正法。

    什麼是佛法?一言以蔽之,就是鑰匙,現在講經,就是講鑰匙,現在說法,就是說鑰匙,這把智慧鑰匙能開無明鎖。

    佛法在世間,我們若能急流勇退,發大菩提,以至誠懇切的精神來修持佛法,那還有出離娑婆世界的機會;不然的話,我們還是在六道里輪回不息,這一種苦難永遠脫離不了。

    八、智慧

    大公無私便是正法,若是自私自利得便是邪法。

    怎樣沒有無明火?就是要修忍辱波羅密的法門,絕對不要發脾氣,這是最主要得關鍵,不發脾氣就有智慧。

    末法的人都犯了一種通病,就是好高騖遠,以耳代目,听人家說什麼好,就往那兒跑。

    我們信佛的人,不應該迷信,要破迷信。什麼是迷信?就是糊涂的亂信,別人說什麼就信,信迷了。

    眾生為什麼顛倒,因為無明當家,做主人翁,把智慧逐走,它發號施令。對的說不對,不對得說是對。

    智慧是由清心寡欲得禪定中生起的。

    凡是愛發脾氣的人都是愚痴。無明很重,沒有涵養的功夫。

    妄念就是不真不實在的念頭,虛妄不實在,盡打妄想,顛倒就是明知這是不對,卻偏要做,且狡辯它說對。

    你常回光返照,見自性,常生般若的智慧,這就是功。你用般若智慧應用有方,變化無窮,且無所染著,不做不清淨的事,這便是德。

    本來愚痴人和大智人的般若智慧是沒有分別,只是一個會用,一個不會罷了。

    你能內外不著,就能來去自由,知從何處來,到何處去。“來”可以說回,回到你的身心,“去”是去到法界。

    若你執著“來去”,這就不自由,有所掛礙了。

    你若有智就象太陽,有慧就象月亮一樣。

    希望開悟,希望成佛,這也是妄想,大家切記!只求修行,不求希望。

    如果菩薩有神通,而不示現神通,那麼,有神通又有什麼用呢?教化眾生,利用神通,有立竿見影之效,令眾生增強信仰之心,收事半功倍之效。這是善巧方便之法門。

    各位要注意魔也會顯神通,令貪求神通的人,沒有定力的落入圈套,失其道業,作為魔的眷屬。這一點,要特別注意,不可不謹慎。

    誰想有神通,先把萬事放下,專一其心,來參禪打坐,功夫到家,自然有神通。神通不是外求,而是內證的。

    “看破、放下、自在”︰看破就是明白,放下就是解脫,能解脫才能有真正“自在”。

    學佛法要用智慧來學,不可以用感情來學。用智慧學佛法是為正法。用感情來學學佛法,是為末法。

    一般人認為人生是快樂的,其實此快樂是假的,真的快樂,要從自性里尋找。不是從外覓。

    魔是磨真道

    魔是磨真道真道才有魔

    磨得真光亮光亮更要磨

    磨得如秋月空中照群魔

    群魔即退了現出自性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