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時,有優婆夷子,受八支齋,尋即犯戒,即為鬼神所持。
爾時,優婆夷即說偈言︰
“十四十五日,及月分八日,
神通瑞應月,八支善正受,
受持于齋戒,不為鬼所持,
我昔數咨問,世尊作是說。”
爾時,彼鬼即說偈言︰
“十四十五日,及月分八日,
神足瑞應月,八支修正受,
齋肅清淨住,戒德善守護,
不為鬼戲弄,善哉從佛聞。
汝當說言放,我當放汝子,
諸有慢緩業,染污行苦行,
梵行不清淨,終不得大果!
譬如拔菅草,執緩則傷手,
沙門行惡觸,當墮地獄中。
譬如拔菅草,急捉不傷手,
沙門善攝持,則到般涅。”
時,彼鬼神即放優婆夷子。爾時,優婆夷說偈告子言︰
“子汝今听我,說彼鬼神說︰
若有慢緩業,穢污修苦行,
不清淨梵行,彼不得大果!
譬如拔菅草,執緩則傷手,
沙門起惡觸,當墮地獄中。
如急執菅草,則不傷其手,
沙門善執護,逮得般涅。”
時,彼優婆夷子如是覺悟已,剃除須發,著袈裟衣,正信、非家、出家學道。心不得樂,還歸自家。母遙見子,而說偈言︰
“邁世而出家,何為還聚落?
燒舍急出財,豈還投火中!”
其子比丘說偈答言︰
“但念母命終,存亡不相見,
故來還瞻視,何見子不歡?”
時,母優婆夷說偈答言︰
“舍欲而出家,還欲服食之,
是故我憂悲,恐隨魔自在!”
是時,優婆夷如是、如是發悟其子;如是,其子還空閑處,精勤思惟,斷除一切煩惱結縛,得阿羅漢果證。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摩竭提國人間游行,到阿臘鬼住處夜宿。
時,阿臘鬼集會諸鬼神。時,有竭曇鬼見世尊在阿臘鬼住處夜宿;見已,至阿臘鬼所,語阿臘鬼言︰“聚落主,汝獲大利,如來宿汝住處。”
阿臘鬼言︰“生人今日在我舍住耶?今當令知,為是如來?為非如來?”
時,阿臘鬼諸鬼神聚會畢,還歸自家,語世尊曰︰“出去!沙門。”
爾時,世尊以他家故,即出其舍。
阿臘鬼復言︰“沙門,來入!”佛即還入。以滅慢故,如是再三。
時,阿臘鬼第四復語世尊言︰“沙門,出去!”
爾時,世尊語阿臘鬼言︰“聚落主,已三見請,今不復出。”
阿臘鬼言︰“今問沙門,沙門答我,能令我喜者善;不能令我喜者,我當壞其心,裂其胸,亦令熱血從其面出,執持兩手擲著恆水彼岸!”
世尊告言︰“聚落主,我不見諸天、魔、梵、沙門、婆羅門、天神、世人,有能壞我心,裂我胸,令我熱血從面而出,執持兩手擲著恆水彼岸者。然,聚落主,汝今但問,當為汝說,令汝心喜。”
時,阿臘鬼說偈問佛︰
“說何等名為,勝士夫事物?
行于何等法,得安樂果報?
何等為美味?雲何壽中勝?”
爾時,世尊說偈答言︰
“淨信為最勝,士夫之事物。
行法得樂果,解脫味中上。
智慧除老死,是為壽中勝!”
時,阿臘鬼復說偈言︰
“雲何得名稱,如上所說偈?”
爾時,世尊說偈答言︰
“持戒名稱流,如上所說偈。”
時,阿臘鬼復說偈言︰
“幾法起世間?幾法相順可?
世幾法取受?世幾法損減?”
爾時,世尊以偈答言︰
“世六法等起,六法相順可,
世六法取受,世六法損減。”
阿臘鬼復說偈問佛︰
“誰能度諸流,晝夜勤方便?
無攀無住處,孰能不沉沒?”
爾時,世尊說偈答言︰
“一切戒具足,智慧善正受,
正念內思惟,能度難度流。
不樂于五欲,亦超度色愛,
無攀無住處,是能不沒溺。”
時,阿臘鬼復說偈問佛︰
“以何法度流?以何度大海?
以何舍離苦?以何得清淨?”
爾時,世尊說偈答言︰
“以信度河流,不放逸度海,
精進能除苦,以慧得清淨。
汝當更問余,沙門梵志法,
其法無有過,真諦施調伏。”
時,阿臘鬼復說偈問佛︰
“何煩更問余,沙門梵志法?
即曰最勝士,以顯大法炬。
于彼竭曇摩,常當報其恩,
告我等正覺,無上導御師。
我即日當行,從村而至村,
親侍等正覺,听受所說法。”
佛說此經已,阿臘鬼歡喜隨喜,作禮而去。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時,有叔迦羅比丘尼住王園比丘尼眾中,為王舍城諸人恭敬供養,如阿羅漢。
又于一時,王舍城人于一吉星日歡集大會,即于是日闕不供養。有一鬼神,敬重彼比丘尼故,至王舍城里巷之中,家家說偈︰
“王舍城人民,醉酒眠睡臥,
不勤供養彼,叔迦比丘尼。
善修諸根故,名曰叔迦羅,
善說離垢法,涅清涼處。
隨順听所說,終日樂無厭,
乘听法智慧,得度生死流,
猶如海商人,依附力馬王。”
時,一優婆塞以衣布施叔迦羅比丘尼,復有優婆塞以食供養。
時,彼鬼神即說偈言︰
“智慧優婆塞,獲福利豐多!
施叔迦羅衣,離諸煩惱故。
智慧優婆塞,獲福利豐多!
施叔迦羅食,離諸積聚故。”
時,彼鬼神說斯偈已,即沒不現。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時,毗羅比丘尼住王舍城王園比丘尼眾中。為王舍城諸人民,于吉星日集聚大會,當斯之日,毗羅比丘尼無人供養。
時,有鬼神敬重毗羅比丘尼,即入王舍城,處處里巷四衢道頭而說偈言︰
“王舍城人民,醉酒昏睡臥,
毗羅比丘尼,無人供養者。
毗羅比丘尼,勇猛修諸根,
善說離垢塵,涅清涼法。
皆隨順所說,終日樂無厭,
乘听法智慧,得度生死流。”
時,有一優婆塞持衣布施毗羅比丘尼,復有一優婆塞以食供養。
時,彼鬼神而說偈言︰
“智慧優婆塞,今獲多福利!
以衣施斷縛,毗羅比丘尼。
智慧優婆塞,今獲多福利!
食施毗羅尼,離諸和合故。”
時,彼鬼神說偈已,即沒不現。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時,有娑多耆利天神、醯魔波低天神共作約誓︰“若其宮中有寶物出者,必當相語;不相語者,得違約罪。”
時,醯魔波低天神宮中有未曾有寶波曇摩華出,華有千葉,大如車輪,金色寶睫。時,醯魔波低天神遣使告語娑多耆利︰“聚落主,今我宮中忽生未曾有寶波曇魔華,華有千葉,大如車輪,金色寶睫,可來觀看!”
娑多耆利天神遺使詣醯魔波低舍,告言︰“聚落主,用是波曇摩百千為?今我宮中有未曾有寶大波曇摩出,所謂如來、應、等正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汝便可來奉事供養!”
時,醯魔波低天神即與五百眷屬往詣娑多耆利天神所,說偈問言︰
“十五日良時,天夜遇歡會,
當說受何齋,從何羅漢受?”
時,娑多耆利說偈答言︰
“今日佛世尊,在摩竭勝國,
住于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演說微妙法,滅除眾生苦,
苦苦及苦集,苦滅盡作證。
八聖出苦道,安隱趣涅,
當往設供養,我羅漢世尊。”
醯魔波低說偈問言︰
“彼妙心願樂,慈濟眾生不?
彼于受不受,心想平等不?”
娑多耆利說偈答言︰
“彼妙願慈心,度一切眾生,
于諸受不受,心想常平等。”
時,醯魔波低說偈問言︰
“為具足明達,已行成就不?
諸漏永滅盡,不受後有耶?”
娑多耆利說偈答言︰
“明達善具足,正行已成就,
諸漏永已盡,不復受後有。”
醯摩波低說偈問言︰
“牟尼意行滿,及身口業耶?
明行悉具足,以法贊嘆耶?”
娑多耆利說偈答言︰
“具足牟尼心,及業身口滿,
明行悉具足,以法而贊嘆!”
醯摩波低說偈問言︰
“遠離于害生,不與不取不?
為遠于放蕩,不離禪思不?”
娑多耆利復說偈言︰
“常不害眾生,不與不妄取,
遠離于放蕩,日夜常思禪。”
醯魔波低復說偈問言︰
“為不樂五欲,心不濁亂不?
有清淨法眼,滅盡愚痴不?”
娑多耆利說偈答言︰
“心常不樂欲,亦無濁亂心,
佛法眼清淨,愚痴盡無余。”
醯魔波低復說偈問言︰
“至誠不妄語,粗澀言無有?
得無別離說,無不誠說不?”
娑多耆利說偈答言︰
“至誠不妄語,亦無粗澀言,
不離他親厚,常說如法言。”
醯摩波低復說偈問言︰
“為持清淨戒,正念寂滅不?
具足等解脫,如來大智不?”
娑多耆利說偈答言︰
“淨戒悉具足,正念常寂靜,
等解脫成就,得如來大智。”
醯魔波低復說偈問言︰
“明達悉具足,正行已清淨,
所有諸漏盡,不復受後有?”
娑多耆利說偈答言︰
“明達悉具足,正行已清淨,
一切諸漏盡,無復後生有。”
醯魔波低復說偈言︰
“牟尼善心具,及身口業跡,
明行悉成就,故贊嘆其法?”
娑多耆利說偈答言︰
“牟尼善心具,及身口業跡,
明行悉成就,贊嘆于其法。”
醯魔波低復說偈言︰
“伊尼延鹿[跳-兆+ ,仙人之勝相,
少食舍身貪,牟尼處林禪。
汝今當共行,敬禮彼瞿曇。”
時,有百千鬼神眷屬圍繞,娑多耆利、醯魔波低速至佛前禮拜供養,整衣服,偏袒右肩,合掌敬禮,而說偈言︰
“伊尼延鹿[跳-兆+ ,仙人之勝相,
少食無貪嗜,牟尼樂林禪。
我等今故來,請問于瞿曇,
師子獨游步,天龍無恐畏,
今故來請問,牟尼願決疑!
雲何得出苦?雲何苦解脫?
惟願說解脫,苦于何所滅?”
爾時,世尊說偈答言︰
“世五欲功德,及說第六意,
于彼欲無貪,解脫一切苦!
如是從苦出,如是解脫苦。
今答汝所問,苦從此而滅。”
娑多耆利、醯魔波低復說偈問佛︰
“泉從何轉還?惡道何不轉?
世間諸苦樂,于何而滅盡?”
爾時,世尊說偈答言︰
“眼耳鼻舌身,及以意入處,
于彼名及色,永滅盡無余。
于彼泉轉還,于彼道不轉,
于彼苦及樂,得無余滅盡!”
娑多耆利、醯魔波低復說偈問佛︰
“世間幾法起?幾法世和合?
幾法取世受?幾法令世滅?”
爾時,世尊說偈答言︰
“六法起世間,六法世和合,
六法取世受,六法世損滅。”
娑多耆利、醯魔波低復說偈問佛︰
“雲何度諸流,日夜勤方便,
無攀無住處,而不溺深淵?”
爾時,世尊說偈答言︰
“一切戒具足,智慧善正受,
如思惟系念,是能度深淵!
不樂諸欲想,亦超色諸結,
無攀無住處,不溺于深淵!”
娑多耆利、醯魔波低復說偈問佛︰
“何法度諸流?以何度大海?
雲何舍離苦?雲何得清淨?”
爾時,世尊說偈答言︰
“正信度河流,不放逸度海,
精進能斷苦,智慧得清淨。”
爾時,世尊復說偈言︰
“汝可更問余,沙門梵志法,
真實施調伏,除此更無法。”
醯魔波低復說偈言︰
“更余何所問,沙門梵志法?
大精進今日,已具善開導。
我今當報彼,娑多耆利恩,
能以導御師,告語于我等。
我當詣村村,家家而隨佛,
承事禮供養,從佛聞正法。
此百千鬼神,悉合掌恭敬,
一切歸依佛,牟尼之大師!
得無上之名,必見真實義,
成就大智慧,于欲不染著。
慧者當觀察,救護世間者,
得賢聖道跡,是則大仙人。”
佛說是經已,娑多耆利、醯魔波低及諸眷族五百鬼神聞佛所說,皆大歡喜,隨喜禮佛而去。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爾時,尊者舍利弗、尊者大目b連住耆 崛山中。
時,尊者舍利弗新剃須發。時,有伽吒及優波伽吒鬼。優波伽吒鬼見尊者舍利弗新剃須發,語伽吒鬼言︰“我今當往打彼沙門頭。”
伽吒鬼言︰“汝優波伽吒,莫作是語。此沙門大德大力,汝莫長夜得大不饒益苦!”如是再三說。
時,優波伽吒鬼再三不用伽吒鬼語,即以手打尊者舍利弗頭;打已,尋自喚言︰“燒我!伽吒。煮我!伽吒。”再三喚已,陷入地中,墮阿毗地獄。
尊者大目b連聞尊者舍利弗為鬼所打聲已,即往詣尊者舍利弗所,問尊者舍利弗言︰“雲何,尊者,苦痛可忍不?”
尊者舍利弗答言︰“尊者大目b連,雖復苦痛,意能堪忍,不至大苦。”
尊者大目b連語尊者舍利弗言︰“奇哉!尊者舍利弗,真為大德大力!此鬼若以手打耆 崛山者,能令碎如糠糟,況復打人而不苦痛?”
爾時,尊者舍利弗語尊者大目b連︰“我實不大苦痛。”
時,尊者舍利弗、大目b連共相慰勞。
時,世尊以天耳聞其語聲,聞已,即說偈言︰
“其心如剛石,堅住不傾動,
染著心已離, 者不反報,
若如此修心,何有苦痛憂?”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 樹給孤獨園。
時,有眾多比丘于拘薩羅國人間游行,住一林中夏安居。彼林中有天神住,知十五日諸比丘受歲,極生憂戚。
有余天神語彼天神言︰“汝何卒生愁憂苦惱?汝當歡喜諸比丘持戒清淨,今日受歲。”
林中天神答言︰“我知比丘今日受歲,不同無羞外道受歲;然精進比丘受歲,持衣缽,明日至余處去,此林當空。”
比丘去後,林中天神而說偈言︰
“今我心不樂,但見空林樹。
清淨心說法,多聞諸比丘,
瞿曇之弟子,今悉何處去?”
時,有異天子而說偈言︰
“有至摩伽陀,有至拘薩羅,
亦至金剛地,處處修遠離;
猶如野禽獸,隨所樂而游。”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 樹給孤獨園。
爾時,有異比丘在拘薩羅國人間,止住一林中,入晝正受,身體疲極,夜則睡眠。
時,彼林中止住天神作是念︰“此非比丘法,于空林中入晝正受,夜著睡眠。我今當往覺悟之。”
爾時,天神往至比丘前,而說偈言︰
“比丘汝起起!何以著睡眠?
睡眠有何利?病時何不眠?
利刺刺身時,雲何得睡眠?
汝本舍非家,出家之所欲,
當如本所欲,日夜求增進,
莫得墮睡眠,令心不自在。
無常不恆欲,迷醉于愚夫,
余人悉被縛,汝今已解脫,
正信而出家,何以著睡眠?
已調伏貪欲,其心得解脫,
具足勝妙智,出家何故眠?
勤精進正受,常修堅固力,
專求般涅,雲何而睡眠?
起明斷無明,滅盡諸有漏,
調彼後邊身,雲何著睡眠?”
時,彼天神說是偈時,彼比丘聞其所說,專精思惟,得阿羅漢。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 樹給孤獨園。
時,有異比丘在拘薩羅住林中,入晝正受,心起不善覺,依于惡貪。
時,彼林中住止天神作是念︰“此非比丘法,止住林中,入晝正受,心生不善覺,依于惡貪。我今當往開悟之。”
時,彼天神即說偈言︰
“其心欲遠離,止于空閑林,
放心隨外緣,亂想而流馳,
調伏樂世心,常樂心解脫。
當舍不樂心,執受安樂住,
思非于正念,莫著我我所。
如以塵頭染,是著極難遣,
莫令染樂著,欲心所濁亂。
如釋君馳象,奮迅去塵穢,
比丘于自身,正念除塵垢。
塵者謂貪欲,非世間塵土,
黠慧明智者,當悟彼諸塵,
于如來法律,持心莫放逸!
塵垢謂 恚,非世間塵土,
黠慧明智者,當悟彼諸塵,
于如來法律,持心莫放逸!
塵垢謂愚痴,非世間塵土,
明智黠慧者,當舍彼諸塵,
于如來法律,持心莫放逸!”
時,彼天神說是偈已,彼比丘聞其所說,專精思惟,斷諸煩惱心,得阿羅漢。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 樹給孤獨園。
時,有異比丘在拘薩羅人間,住一林中,入晝正受,起不正思惟。
時,彼林中止住天神作是念︰“此非比丘法,止住林中,入晝正受,而起不正思惟。我今當往方便善覺悟之。”
時,彼天神而說偈言︰
“何不正思惟,覺觀所寢食?
當舍不正念,專修于正受,
遵崇佛法僧,及自持淨戒,
常生隨喜心,喜樂轉勝進,
以心歡喜故,速究竟苦邊!”
時,彼天神說偈勸發已,彼比丘專精思惟,盡諸煩惱,得阿羅漢。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 樹給孤獨園。
時,有異比丘于拘薩羅人間,住一林中,入晝正受。時,彼比丘日中時,不樂心生,而說偈言︰
“于此日中時,眾鳥悉靜默,
空野忽有聲,令我心恐怖!”
時,彼林中住止天神而說偈言︰
“于今日中時,眾鳥悉寂靜,
空野忽有聲,應汝不樂心。
汝當舍不樂,專樂修正受!”
時,彼天子說偈覺悟彼比丘已,時,彼比丘專精思惟,舍除煩惱,得阿羅漢。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 樹給孤獨園。
爾時,尊者阿那律陀在拘薩羅人間,住一林中。
時,有天神名 鄰尼,是尊者阿那律陀本善知識,往詣尊者阿那律陀所。到阿那律陀所,說偈言︰
“汝今可發願,願還生本處,
三十三天上,五欲樂悉備,
百種諸音樂,常以自歡娛;
每至睡眠時,音樂以覺悟,
諸天玉女眾,晝夜侍左右。”
尊者阿那律陀說偈答言︰
“諸天玉女眾,此皆大苦聚,
以彼顛倒想,系著有身見。
諸求生彼者,斯亦是大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