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篇序
    慈濟篇序

    [唐]道宣ぇ

    若夫慈濟之道,終古式瞻え;厚命之方ぉ,由來所重。故蠢蠢懷生,喁喁 類お,莫不重形愛命,增生惡死。即事可睹,豈待言乎!然有性涉昏明,情含嗜欲。明者恕己か為喻,不加惱于含靈。昏者利己為懷,無存慮于物命,故能安忍が苦楚,縱蕩貪痴,以多殘為聲勢,以利欲為功德。是知坑趙六十余萬,終伏劍于秦邦き;膳必方丈ぎ為常,窮形戮于都市。至于禍作殃及,方悔咎原く,徒思顧復,終無獲已。然則釋氏化本,止殺為先,由斯一道,取濟群有ぐ。故慈為佛心,慈為佛室。慈善根力,隨義而現。有心慈德通明,起慮而登色界。況復慈定深勝,兵毒所不能侵;慈德感征,蛇虎為之馴擾 。末代門學 ,師心 者多。不思被忍辱之衣,示福田之相。縱恣饕餮,以酒肉為身先。飲啖不異于流俗,踐陟同于賢聖。經誥明示,不得以佛為師,譏丑 塵點,滅法在于斯矣。況復蠶衣肉食,聞沈侯 之極誡;醞釀屠宰,見梁帝 之嚴懲。觀其勸勖之文,統其殷勤之至,足令心寒形栗,豈臨履之可擬乎!故上士聞之,足流涕而無已。下愚詳此,等長風之激空林。且夫生死推遷,匪旦伊夕,隨業受報,淪歷無窮。不思形神之疲勞,而重口腹之快利。終糜碎于大地,何所補于精靈乎?所以至人流慟,常慘戚于狂生;大士興言,慨怨魂于煩惱。撫膺吊影,可不自憐?一旦苦臨,于何逃責?既未位于正聚 ,何以抵于三途?行未登于初地,終有懷于五怖 。輒舒事類,識者思之——

    ぇ道宣︰唐代南山律宗之祖,著名的佛教史學家,著作弘富,除《行事鈔》等律學著述外,尚有《續高僧傳》、《廣弘明集》、《集古今佛道論衡》、《釋迦方志》、《大唐內典錄》等傳世。此文是他為《廣弘明集•慈濟篇》所作的前序。

    え終古式瞻︰自古以來為人所崇仰。

    ぉ厚命之方︰養生之術。

    お喁喁 類︰泛指動物。喁喁(y ng)︰動物相互應和的聲音。 (ji o)類︰能吃東西的動物。

    か恕己︰將自己與眾生平等看待。

    が安忍︰指對眾生的苦楚無動于衷。

    き戰國時秦將白起,于長平之戰大勝趙軍,坑殺降卒數十萬,後因事被逼自殺。

    ぎ方丈︰一丈見方,謂菜肴羅列之多。

    く方悔咎原︰才對原來的過失感到悔恨。

    ぐ取濟群有︰拯濟眾生。

     馴擾︰馴順。

     門學︰指學術各立門戶之見。

     師心︰固執一己之見。

     譏丑︰為世人所指摘。

     沈侯︰南朝著名的歷史學家、文學家、佛教學者沈約,歷仕宋、齊二代,後助梁武帝登位,官至尚書令,封建昌縣侯,謚曰“隱”,後世亦稱“隱侯”,有《宋書》等傳世。《廣弘明集•慈濟篇》中收其所作《究竟慈悲論》,主張嚴格蔬食、禁絕蠶絲與皮革制品。

     梁帝︰即梁武帝,《廣弘明集•慈濟篇》中收其所作《斷殺絕宗廟犧牲詔》、《斷酒肉文》,是重要的歷史文獻。

     正聚︰即正定聚,指見道入于聖位,獲得不退的果位。

     五怖︰見道以前之人常有的五種怖畏之心,即不活畏、惡名畏、死畏、惡道畏、大眾威德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