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讲4
    那我们应该怎么办呢?答案是:我们也应该走修行的路子。要学释迦牟尼佛一样,走禅定的路子,向真正的修持路上去求证,自己去证到那个缘起性空。
    因为我们懂得这许多道理以后,往往会误以为自己的成果,尤其最近多年来讲打坐的,一个个道家也会、密宗也会,满口的行话,但是看看他那样子,又一点都不像。至于说有没有功夫,有没有求证到,也一望而知。如宋朝大慧杲禅师说的,你有没有开悟,你站在那里我就知道了,哪里还需要等你说。可是现在这些人,满口的道理,尤其什么奇经八脉,这里通,那里通,热闹得很。我说“你不要把身体通乱了”,这一切都是因为我们先学了佛经上的那些知识,把前人修持的成果,拿来倒果为因,倒因为果。
    释迦牟尼佛这一大藏教,是理也罢,是经验也罢,他只怀疑生死问题,生命的问题。他追求的是人生怎么样“了”。所以萧先生提这个问题很重要,也就是这次开讲的动机。
    第二个动机是通知单上面讲的,几个外国回来的学生,朱文光、李文、陶蕾等,也提出这些问题要我讲。我说我有一个条件,中英文的记录同时出来,我就讲。不要像以前一样,每次讲了以后,纪录了以后,几年都没有交卷,最后跑得没影没踪了,这是第二个因缘。
    第三个是要感谢这里的住持,借给我们这个地方来讲课。
    现在再回到刚才的重点上。我们知道,一般讲修证功夫,很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把前人修持的经验和累积的见地,拿来倒因为果,然后就变成佛学了。结果我是我,佛学是佛学,两个是对立的,对于修持一无用处。所以我经常说,佛法——修持的方法,与佛学的涵义,是完全不同的。我们现在要走的,是准备学佛的路线,也就是这次开讲的因缘。
    我们今天开讲,所要引用的经典如下:(一)经部
    大般若经
    大涅槃经
    华严经
    金刚经
    心经
    维摩诘经
    楞伽经
    解深密经
    胜鬘夫人经
    大宝积经
    法华经
    楞严经
    圆觉经(二)律部
    四分律(小乘)
    菩萨戒(大乘)(三)论部
    现观庄严论
    大摩诃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