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六法、常与恶心及├放逸反于上之不放逸、于善法放逸之作用也。
    │有覆无记心相应、故├懈怠反于上之勤、于善法不勇悍之作用也。
    │名大烦恼地法。”├不信反于上之信、使心不澄净之作用也。
    │├惛沉使心惛重之作用也。
    │└掉举使心轻浮之作用也。
    ├四、大不善地法。──┬无惭反于上之惭、不自耻之作用也。
    │“此二法、与一切不└无愧反于上之愧、不他耻之作用也。
    │善心相应、故名大
    │不善地法。”
    ├五、小烦恼地法。──┬忿使起忿怒相之作用也。
    │“此十法、名小烦恼├覆隐藏己罪之作用也。
    │地法者、有三义。├悭使于财施法施悭吝之作用也。
    │一、虽与恶心及有├嫉妒忌他人盛事之作用也。
    │覆无记心相应而起├恼坚执恶事而恼乱身心之作用也。
    │、而唯为修道所断├害反于上之不害、而行打骂他人等之作用也。
    │、不通侪见道所断├恨于忿境、结怨不舍之作用也。
    │。二者、但与意识├谄使心心所邪曲不定之作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