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释经文,分三32
    ┌四天王天
    │忉利天
    │须夜摩天
    欲界六天┤
    │兜率天
    │化乐天
    └他化自在天
    ┌梵众天
    ┌初禅天┤梵辅天
    │└大梵天
    │┌少光天
    │二禅天┤无量光天
    │└光音天
    │┌少净天
    色界十八天┼三禅天┤无量净天
    │└遍净天
    │┌福生天
    │┌凡夫天┤福爱天
    ││└广果天
    └四禅天┼外道天─无想天
    │┌无烦天
    ││无热天
    └五不还天┤善见天
    │善现天
    └色究竟天
    ┌空无边处天
    │识无边处天
    无色界四天┤
    │无所有处天
    └非想非非想处天
    要做三界中色界大梵天的天王,就得断欲离爱,具足五戒十善,获得初禅定力,且须要修慈、悲、喜、舍的四无量心,才能做大梵天王。菩萨以其智慧观察,知道有一类的众生,是要现梵王身才能度得了他的,是为:‘应以梵王身得度者’。
    ‘即现梵王身,而为说法’:有一类众生,既然要以梵王身才能度化他,观世音菩萨,仍是不失其对化度众生的机会,‘运用身轮不思议妙用’,而现大梵天王的身形,运用‘口轮不思议妙用’,为他说适应机宜的佛法了。楞严经上说:‘若诸众生,欲心明悟,不犯欲尘,欲身清净,我于彼前,现梵王身,而为说法,令其解脱。’这就是观世音菩萨,亲自说明自己,为一类厌离欲界尘欲,希求得到清净之身,希望统领大千世界,而持戒修善的众生,现梵王身而说法的文。对这种众生所说的法,当然是五戒十善,离爱断欲,四无量心等的法门。但也有一类众生,虽然不是希求做梵王的,但他欢喜看到梵王身,乐于接受梵天王的话,所以观音菩萨就为他现梵王身而说法。而这个时候所说的法,就不一定是五戒十善等的道理,而是随其所需而说了。